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赴昆山参加“8-2爆炸事故”伤员抢救医疗队回京

时间:2014-08-22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8月18日晚7时15分,首都国际机场“国内到达”出口鲜花簇立,第一批参加“8-2昆山爆炸事故”救援任务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凯旋而归,当我院烧伤科主任、医疗队队长沈余明,烧伤科主管护师梁云、护师杨磊出现时,北京积水潭医院党委书记卢平、医务部主任李笠、护理部副主任鲁雪梅和烧伤科副主任陈旭等,激动地为英雄们献上花束和久违的拥抱。

  8月21日下午,第二批医疗队的ICU主任周宁,烧伤科陈忠副主任医师、覃凤均副主任医师到达首都机场,宣教中心主任梁学亚、医务部汪蓓、ICU护士长辛哲和烧伤科护士等人到机场迎接。

  在机场,风尘仆仆,面带倦容的医疗队员与卢平书记等迎接人员合影留念,医疗队感谢医院党政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卢书记详细询问了伤员救治情况,了解他们身体健康状况,并对医疗队所有队员在灾区克服困难,团结合作,不辱使命救治灾区的伤员,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受到当地各级领导、医务人员的高度称赞并获得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荣誉职工表示感谢和自豪!

  北京积水潭医院在这次救援工作中,分别于8月2日和8月4日派出2次医疗队,4名医生和2名护士,他们在昆山和苏州展开救治工作。烧伤科主任、医疗队队长沈余明和ICU主任周宁先期到达后,连夜从昆山转战苏州,在哪里作为专家负责每天巡视各医院的危重伤员,提出治疗意见,指导救治工作,汇报治疗进展和伤员恢复情况。其他医疗队员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ICU病房参加紧急救治,由烧伤科覃凤均副主任医师负责。

  8月6日,根据当地救治的情况,烧伤科主任、医疗队队长沈余明提出从北京积水潭医院紧急调拨的翻身床30张、红外烤灯34台、烧伤冲洗床1张、支被架10个到达苏州。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医疗队共做了33台手术,创面换药上百次,面对ICU的15名气管切开的危重伤员,护士们人盯人,不眨眼,不离步地观察伤员的呼吸情况,预防窒息的发生,烧伤科主管护师梁云、护师杨磊手把手培训当地护士换药技术和翻身床等各种器械的使用方法,每天工作到很晚才休息。截止目前,医疗对创造了零死亡的奇迹。

  北京积水潭医院医疗队团结一致、遵守纪律、勇于担当、技术精湛的出色表现不但得到了社会和当地百姓的尊敬和好评,而且为首都医务工作者和北京积水潭医院争了光!

  党委书记卢平、医务部主任李笠、护理部副主任鲁雪梅和烧伤科副主任陈旭等迎接第一批参加“8-2昆山爆炸事故”救援任务的烧伤科主任、医疗队队长沈余明,烧伤科主管护师梁云、护师杨磊。

  宣教中心主任梁学亚、医务部汪蓓、ICU护士长辛哲和烧伤科护士等到机场迎接第二批医疗队员,ICU主任周宁,烧伤科陈忠副主任医师、覃凤均副主任医师。

  ICU主任周宁被聘请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荣誉员工荣誉员工

  宣教中心管理干部林则返京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植物人如何预防肌肉萎缩
邵自强
回答: 植物人可通过被动运动训练、体位管理、营养支持、电刺激治疗、定期翻身等方式预防肌肉萎缩。植物人因长期卧床缺乏自主活动,肌肉萎缩风险显著增加,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维持肌肉功能。 1、被动运动训练 由护理人员每日对植物人四肢关节进行被动屈伸、旋转等活动,每次持续15-3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5次。重点活动肩、肘、髋、膝等大关节,动作需轻柔缓慢,避免过度牵拉。被动运动能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进程。训练时可配合使用医用关节活动器辅助。 2、体位管理 使用体位垫、枕头等辅助器具,每2小时调整一次卧位姿势,交替采用仰卧、侧卧、半卧位等不同体位。保持肢体功能位摆放,如足部用支具维持90度角防止足下垂。体位变换可减少局部组织受压,预防压疮同时刺激不同肌群。床头抬高不超过30度以避免剪切力损伤。 3、营养支持 通过鼻饲或胃造瘘提供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粉、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等易吸收蛋白来源,搭配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必要时静脉输注氨基酸注射液。营养支持为肌肉组织修复提供物质基础,改善蛋白质合成代谢。 4、电刺激治疗 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选择10-50Hz频率对四肢大肌群进行刺激,每次20分钟,每日1-2次。电极片贴附于肌肉运动点,电流强度以引起可见肌肉收缩为宜。电刺激可模拟神经冲动,诱导肌肉节律性收缩,维持肌纤维横截面积和肌力。治疗时需观察皮肤反应,避免电灼伤。 5、定期翻身 建立翻身记录卡,严格按2小时间隔为植物人翻身拍背,左右侧卧与平卧位交替。翻身时注意轴线翻身原则,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每次翻身后检查骨突处皮肤情况,按摩受压部位3-5分钟。定期翻身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及深静脉血栓,间接减少肌肉分解代谢。 植物人护理需注意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拭皮肤并涂抹润肤露。鼻饲饮食应少量多次,避免反流误吸。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建议使用气垫床、踝泵运动辅助器等专业设备。护理过程中需观察肢体温度、颜色及肿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康复医师调整方案。长期卧床者每半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预防骨质疏松。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