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医院介绍 Hospital about us

基本资料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儿童医院

医院性质:公立

医院医保:

特色科室:中医科、重症医学科、呼吸科、消化科、儿保科、新生儿科

预约挂号
医院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由西门妇孺医院分院、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儿科和中山医院儿科合并而成,原名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儿科医院,首任院长为国家儿科学一级教授陈翠贞。建院初期,以肇家浜路西门妇孺医院分院旧址为院址,1954年枫林路183号新医院启用。2000年4月原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更名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院设施优良,人才云集,是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系卫生部部属“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儿科学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单位,是最早被国家授予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儿科学组)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目前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卫生部和上海市儿科专科医师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市儿科质控中心依托单位。连续七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2010年获第三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2年获卫生部思研会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医院宗旨:一切为了孩子。医院使命:建树医学典范,呵护儿童健康。医院定位: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亚洲。医院愿景:亚洲一流的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学教育向全国辐射的中心,中外儿科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医院院训:团结、奋进、严谨、创新。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2008年2月29日,座落于闵行区万源路399号的新医院经过将近4年的建设正式启用,医院主体从枫林路搬迁至新医院,原址保留普通儿内科门诊服务功能,以满足周边地区病人的需求。新医院占地153亩,Ⅰ期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核定床位由原来的330张增至600张,现开放床位710张。截止2013年底,职工1475人,博士生导师26名,硕士生导师36名,高级职称专家118人。

医院专业设置齐全,共有45个临床医技科室,2010年、2011年、2013年先后有7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包括: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小儿消化科、中医儿科、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临床护理、小儿外科。新生儿、外科、心血管、传染病等专业曾先后被列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新生儿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学是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小儿外科是上海市小儿外科疑难重症临床医学中心,呼吸急救专业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

医院拥有2个重点实验室,即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2003年-2013年获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共计28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21项,SCI收录论文550篇(近4年来295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8项。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设在儿科医院,承担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等教学任务,儿科学获教育部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

医院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努力构建儿科医学国际交流的桥梁。先后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20多个国际上知名的医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

建院以来,儿科人本着“尊重、平等、热情、关爱”的服务理念,发扬“勤奋、创业、团结、奉献”的医院精神,以医院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凝聚人心,营造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良好就医环境,为成千上万的儿童提供质量优良的医疗保健服务。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白肺
马晓斌
回答: 白肺一般是指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导致的肺部广泛病变,可通过临床症状、血氧监测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有持续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于93%、胸部CT显示双肺大面积磨玻璃影等。 1、临床症状 典型表现为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钟且持续存在,静息状态下出现明显胸闷气促,伴随口唇发绀等缺氧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提示肺泡毛细血管膜严重渗出。这些症状往往在普通吸氧条件下无法缓解,需警惕肺泡换气功能障碍。 2、血氧指标 使用指夹式血氧仪监测发现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3%,或活动后快速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时需高度警惕。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低于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提示存在严重氧合障碍。居家监测时若发现吸氧后血氧改善不明显,应立即就医。 3、影像学特征 胸部X线可见双肺弥漫性渗出影,但早期可能漏诊。高分辨率CT能清晰显示双肺超过50%区域出现磨玻璃样改变或实变影,典型表现为地图样分布的斑片状高密度影。部分重症患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提示肺泡腔内液体渗出。 4、基础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等基础病患者更易进展为白肺。免疫抑制人群如肿瘤化疗患者,可能在没有典型症状时突然出现肺部广泛病变。这类高危人群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时,建议提前进行肺部影像学筛查。 5、病情进展 普通肺炎治疗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持续恶化,特别是出现意识改变、尿量减少等全身症状时,需考虑病变范围扩大。部分病毒性肺炎可能在发病7-10天后突然出现病情急剧加重,表现为氧合指数进行性下降。 出现疑似白肺表现时应立即停止任何居家观察,避免平卧位加重缺氧,保持半坐位减少回心血量。转运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氧,准备便携式氧气袋。康复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肺功能,循序渐进进行呼吸康复训练,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促进肺泡上皮修复。冬季需提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减少呼吸道感染诱发因素。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