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儿保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儿保科(前身为儿童保健组),成立于 1954年,是我国最早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单位之一。经过近60年的发展,目前儿童保健科已成为集儿保门诊、儿童发育行为、儿童营养等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在上海市及全国儿保学界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科室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同仁的学习进修,每年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二项-《全国儿童心理量表学习班 》和《孤独症诊治实用技术学习班》。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儿保科除继续从事传统的儿童营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评估量表的研究外,进一步开展儿童发育行为、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心理和智能发展的科研。成功研制了 “八五”攻关课题“我国 0-6岁小儿智能筛查量表”,使其成为具有中国儿童特点拥有自主产权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小儿家庭环境量表”的研发;结合博士研究生课题,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小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室, 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不同年龄小儿正常值及各种疾病影响和临床应用进行研究等等,这些科研成果对深入进行我国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进入21世纪以来,儿保科更致力于发育行为儿科领域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学习困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儿童发育与行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近年来,尤其在促进早产儿认知发育、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康复、以及对孤独症的发病机制等领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至今已承担和参与各级科研项目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和教委、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等等。科室将致力于综合性医院儿童保健学科、发育行为儿科的发展,努力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为儿童青少年、家长和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和支持。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手指肉刺怎么去除根
聂小娟
回答: 手指肉刺可通过修剪、湿敷软化、消毒防护、避免撕扯、营养补充等方式处理。肉刺多因皮肤干燥、外力摩擦或维生素缺乏导致,通常无须特殊治疗。 1、修剪 使用消毒后的指甲剪或小剪刀沿肉刺平行方向修剪凸起部分,避免剪得过深损伤正常皮肤。修剪前可用酒精棉片擦拭工具,操作时保持手部稳定。若肉刺根部发红或渗液,修剪后需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湿敷软化 将温水浸泡手指5-10分钟或用温热毛巾湿敷肉刺部位,软化角质层后更易处理。可配合含尿素成分的护手霜加强保湿,如尿素维E乳膏。此方法适用于坚硬顽固的肉刺,但皮肤破损时禁用。 3、消毒防护 肉刺周围出现微小裂口时,需用碘伏溶液消毒后覆盖创可贴,防止细菌侵入引发甲沟炎。日常接触洗涤剂或化学物品时应佩戴手套,减少刺激。若局部肿胀疼痛,可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控制炎症。 4、避免撕扯 强行撕拉肉刺可能导致真皮层撕裂出血,增加继发感染风险。反复撕扯会形成慢性皮肤损伤,甚至诱发化脓性肉芽肿。发现倒刺翘起时,应及时修剪而非徒手拔除,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纠正此习惯。 5、营养补充 长期缺乏维生素B族或锌元素会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易反复出现肉刺。可适量增加鸡蛋、深海鱼、坚果等富含必需脂肪酸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或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 日常需保持手部湿润,洗手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护手霜,冬季可改用油性更高的绵羊油制剂。从事手工劳动时建议佩戴防护指套,定期用磨甲棒修整指甲边缘毛糙处。若肉刺伴随甲床化脓、持续疼痛或发热,可能提示细菌感染,应就诊皮肤科排查真菌性或细菌性甲周炎。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