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眼科 (共8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上海中山医院眼科科室概况

·创建于1945年,再建于1976年,中国现代眼科之父郭秉宽教授曾担任眼科主任。著名眼科专家倪逴教授、蔡松年教授、陈道瑜教授、黎勉勤教授和朱志忠教授等曾在眼科工作过或者担任眼科主任。

·眼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眼病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设有门诊和病房,并拥有眼科诊疗中心和眼科实验室,结合临床工作,进行相关的研究。

上海中山医院眼科科室概况- 眼科大事记

·1945年,陈道瑜、谢春泉和王汉英等来上海中山医院创建眼科,何章岑兼任眼科主任。

·1949年,郭秉宽担任中山医院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1950年,出版郭秉宽主编的《眼科学》,陈道瑜参加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黄家驷、钱德)。

·1951年,胡茂生参加第二批抗美援朝医疗队。

·1952年 院系调整,中山医院眼科并入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1976年,黎勉勤到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重建眼科。开展白内障囊内(冷冻)摘除、视网膜脱离透热电凝及巩膜外加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早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抗青光眼手术等。

·1992年,朱志忠到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眼科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开展视网膜脱离的冷凝巩膜外硅胶加压术、显微镜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等。

·1994年,开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及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1996年,袁非留美回国出任眼科副主任。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眼科诊断治疗仪器设备,建立中山医院眼科诊疗中心。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眼底病的激光治疗,眼病的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青光眼的全自动视野检查等,跻身上海眼科界先进行列。

·1997年,开展角膜屈光手术(近视、远视和老视的手术治疗,Mini–RK和手控式MLK);眼底病的激光治疗(主要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1998年,袁非主持眼科工作,并兼眼科中心主任。在上海地区率先开展角膜矫形镜(即OK 镜)治疗近视眼,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开展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强直、虹膜后粘连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伴有血压难以控制、血糖控制不良、较严重的心肺疾患的白内障手术,双眼盲双耳聋不能合作病  ·1999年,开展3.0毫米透明角膜自闭式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杂条件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的控制。按照国际狮子会和我国政府组织的白内障复明计划,即“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计划,派出医疗队,到基层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2000年,建立中山医院眼科网站。

·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Array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开展眼部整形美容手术,与本院相关科室协作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科学研究。

·2002年,原上海纺三医院成为中山医院分部,袁非兼分部眼科主任。席晓勍、巫立珂(分部)任眼科副主任。中山医院眼科网站拥有独立的国际域名.

·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山医院眼科网站的国际域名变更为:WWW.ZSEYE.COM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