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放疗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肿瘤放疗科现由总部与分部两部分组成,总部放疗科成立于1996年,而分部放疗科原属上海市纺织第三医院,有20年的历史。两者强强联合,更进一步壮大了中山医院放疗科的实力,目前拥有4台直线加速器、2台人体模拟定位机及2台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且有一支资历完整、经过良好专业技术训练、经验丰富的专业医护及技术人员队伍。为复旦大学的硕士点,每年招收放射治疗硕士研究生。

中山医院放疗科依托综合性大医院的优势,走有中山医院特色的肿瘤综合治疗之路,与临床各科室密切配合,联合成立了多个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使肿瘤患者获得更合理的治疗,从而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作为上海市重点临床学科肝脏肿瘤诊治中心的一部分,肝癌的放疗是特色之一,并多次荣获 上海市和教育部医学科技奖,在国外英文医学杂志发表13篇关于肝癌放射治疗的论著。2002年,与肺科、胸外科联合成立肺部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参与中山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与乳腺外科密切配合积极开展乳腺癌的保乳治疗,目前总部与分部通过保乳治疗乳癌的病人超过200人,疗效颇佳。承担大量脑外科的脑肿瘤病人的术后放疗,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放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在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各消化、泌尿系统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亦有相当实践经验。

放疗科承诺始终以中山医院的院训为指导精神,以病人为中心,为国内外肿瘤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放射治疗适合疾病

头颈部肿瘤:如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舌癌、腮腺癌、各种类型的脑瘤、垂体瘤等;

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胸腺瘤、乳腺癌、气管癌等;

腹部肿瘤; 如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胃和贲门癌等;

泌尿系统肿瘤:肾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肾上腺转移肿瘤、精原细胞瘤等;

盆腔肿瘤: 如直肠癌、膀胱癌、各种类型的妇科恶性肿瘤等;

其它:如淋巴瘤、骨与软组织肿瘤、儿童肿瘤等;

某些良性疾病:如甲亢相关眼病、皮肤瘢痕增生、血管瘤、涎瘘等。

常规放射治疗的适应症

根治性放疗:肿瘤早期局限且对射线较敏感。如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和宫颈癌等。

姑息性放疗:晚期肿瘤减轻症状,缓解痛苦。尤其对脑转移、骨转移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术前放疗:可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中肿瘤种植机会及术后复发率,适用于食管癌、喉癌、上颌窦癌、软组织肉瘤、直肠癌等。

术后放疗:术后有残留,有淋巴结转移或有亚临床病灶存在可能的肿瘤予以术后放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常用于脑瘤、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肾癌、软组织肉瘤等。

作为综合性医院的放疗科,我们必须面对各个系统、各个部位以及各个阶段(早中晚期)的肿瘤患者,为了保证医疗质量,提高诊疗水平,我科的每一位医生均有所专攻,使上述所有疾病的放疗都得以开展,并且取得良好的疗效。随着我科设备的升级,使三维适形放疗应用更广,治疗更精确。我科还与血液科合作成功开展了全身放疗(TBI),为需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

科研工作

作为复旦大学肿瘤学科的一部分列入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获首届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05年荣获上海市第6届临床医疗成果二等奖

2006年获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8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核心医学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SCI收录20篇

在研课题:

胃癌术后复发规律及补救治疗

直肠癌术后复发规律及补救治疗

泌尿系统肿瘤放射治疗系列研究

肝脏放射性损伤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肿瘤骨转移放疗的临床研究

211工程课题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
曲中玉
回答: 子宫切除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出血、感染、尿路损伤、肠管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子宫切除手术是妇科常见手术,适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积极处理。 1、出血 子宫切除手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术中出血多与手术操作有关,术后出血可能与血管结扎不牢固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出血量较大时可导致休克,需及时输血或再次手术止血。术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2、感染 子宫切除术后可能发生切口感染、盆腔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下腹痛等症状。感染多由术中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引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可降低感染风险。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换药,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3、尿路损伤 子宫与膀胱、输尿管解剖关系密切,手术中可能误伤膀胱或输尿管,导致尿瘘或排尿困难。术中精细操作可降低损伤风险,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可进行膀胱训练或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改善症状。 4、肠管损伤 子宫与直肠相邻,手术中可能损伤肠管,导致肠瘘或肠梗阻。术中仔细分离可避免损伤,一旦发生需及时修补。术后出现腹胀、排便困难或肛门停止等症状时应警惕肠管损伤,需禁食并就医处理。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5、深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切除术后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风险较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穿弹力袜可预防血栓形成。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术后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切口愈合。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定期复查,出现发热、异常阴道出血、持续排尿排便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 曲中玉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