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医科 (共18位医生)

科室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医发展研究会主任单位,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中医科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7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1人。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发展迅速,床位由12张增加到42张,年门诊人数达到10万人次,专家门诊人数3万人次,出院病人数近100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10天。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及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

中医科开设特色专科门诊12项:中西医结合神经病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科、风湿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科、中医慢性胃炎专科、中医肾病专科、中医高血压病专科、中医妇科、中医脂肪肝专科、移植后中医调理专科、中医痔疮专科等。

著书立说

共编写著作20余本,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近五年发表论文80余篇。

科研工作

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症、脑血管意外、肿瘤、风湿病及周围血管病,运用中西药内服、外敷,针药结合等手段,使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承担课题:5项。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电针对脑缺血损伤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影响 。

科研成果

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次,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和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攻关课题。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手指肌肉劳损的症状
徐建威
回答: 手指肌肉劳损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僵硬、握力下降和肿胀发热。手指肌肉劳损多因重复性动作、过度用力或姿势不当导致,需结合休息与适当护理缓解。 1、局部疼痛 手指肌肉劳损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在活动手指或按压患处时加重。疼痛可能集中在手指关节、掌指关节或前臂延伸的肌腱部位。早期疼痛较轻,休息后可缓解,但若持续劳损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避免重复性动作和热敷有助于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药物。 2、活动受限 由于肌肉或肌腱的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手指屈伸困难、抓握无力等症状。表现为扣纽扣、握笔等精细动作完成度下降,部分患者晨起时手指僵硬明显。这种情况可能与肌腱滑膜增生或局部水肿有关。建议通过手指伸展运动、温水浸泡等方式改善血液循环,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口服抗炎药。 3、肌肉僵硬 劳损导致肌肉持续紧张时,会引发手指肌肉僵硬感,触诊可发现肌肉硬度增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症状加重,如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这种情况与乳酸堆积和局部缺血有关。可通过局部按摩、红外线理疗等方式放松肌肉,配合使用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等外用制剂缓解症状。 4、握力下降 肌肉疲劳或微小损伤会导致握力明显减弱,表现为持物易掉落、拧毛巾费力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从事手工劳动或健身人群。握力测试可发现患侧较健侧力量下降。需减少手部负重活动,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肌力,若伴随炎症可短期使用依托考昔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5、肿胀发热 严重劳损可能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手指关节周围肿胀、皮温升高,但通常无皮肤发红。这种情况提示肌腱或腱鞘存在炎性渗出。建议制动休息并抬高患肢,48小时内冷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可配合使用吲哚美辛巴布膏等抗炎外用贴剂。 手指肌肉劳损患者需注意调整手部使用习惯,每工作1小时进行5-10分钟手指伸展运动,避免冷水刺激。饮食上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1的糙米、燕麦等谷物,有助于神经肌肉修复。若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或出现手指麻木、夜间痛醒等情况,需及时就诊排除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等疾病。日常生活中可使用 ergonomic 设计工具减轻手部负荷,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手臂。 徐建威副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