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医院

ICU (共3位医生)

科室简介

ICU始建于2000年,最早是为了满足神经外科手术需要而成立的术后ICU病房,2005年成为独立科室,2009年更名为ICU。从专科监护室的几个人、几张床,到目前的2个病区、22张监护床位、10余位医生、50余位护士,海淀医院ICU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已经成长为先进的综合性重症患者治疗单元,承担了全院甚至海淀区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工作,是海淀区应急救治培训基地。
  经过若干年的积累,ICU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已经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特别是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各种类型的休克、严重感染、心脑血管急症、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的治疗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GE中央控制监护系统,Drag移动式呼吸机,Drag便携式呼吸机,RESPIRONICS的BiPAP Synchrony双水平无创呼吸机,PULSION的PiCCO plus容量监测仪,Edwards的Swan-genz肺动脉导管,Olympus纤维支气管镜,飞利浦除颤仪,Biolat心电图机,HEYER雾化机,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振动排痰机,ARROW的抗感染深静脉导管等等,也为ICU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增分不少。
  高质量的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完成。海淀医院ICU虽然年轻,但是根基扎实。在解放军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洪远教授的领导下,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师从中华医学会重症学会主任委员刘大为教授的秦龙、谢志毅主任担负着ICU的全部医疗、管理工作,而来自协和、北医、首医等著名医学院校的同仁们,全部通过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的考核,用扎实、规范的工作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是ICU的核心力量。
  ICU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挽救患者生命、解除患者病痛为目标,恪尽职守,尽善尽美,因此多次获得海淀医院突出贡献科室,近5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北京市技术二等奖等等,并于2011年4月获评海淀区卫生系统品牌科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TCD---古老的检查 崭新的应用

自1982年以来,TCD发展至今已成为神经内科脑血管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避免迟发脑缺血发生方面功不可没。虽然MRA、CTA、DSA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TCD仍以其操作方便、廉价、无创、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等优势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神经内科自开展科内的TCD 检查以来,发挥了TCD检查独特的优势。未来若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下面介绍神经内科独特的TCD检查项目: 1.栓子监测:适用于①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诊断,指导急性期治疗;②发现常规检查中无法发现的微栓子信号,指导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③协助判断栓子来源,有助于脑卒中病因学的诊断;④用于评价动静脉溶栓效果;⑤用于CEA和CAS围手术期监测、心脏疾病术中监测、预测高灌注;⑥通过监测脂肪栓子信号预测骨折后的颅内血管栓塞,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的共识指出:长骨骨折患者术前有必要行TCD栓子监测及TCD发泡实验。 2.发泡实验: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TCD在判断心脏异常右向左分流方面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经食道超声,并获得国内外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利用发泡试验可以为部分隐源性脑卒中找到病因;另外研究还发现部分先兆偏头痛的病因也源于心脏的右向左分流。因此,发泡试验已经成为神经内科重要的检查手段。目前神经内科已经应用此技术为部分患者确定了病因。 3.判断脑死亡:早在1998年世界神经科联盟脑死亡神经超声组正式发表国际TCD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即利用TCD对脑血流变化的监测提前预知脑死亡发生、预测临终状态,为医生提供评估手段,有利于危重症患者治疗方向的选择。 4. TCD治疗方面探讨:研究者正在探索由TCD单纯检查向治疗方面的转化,2013年《Stroke》上的文章报道静脉rt-PA+高频TCD溶栓,现已成功完成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如今已经大大拓宽了TCD的临床应用范围,在传统应用基础上开发的新项目已经成为某些疾病必要的诊治手段,相信经过神经内科从事TCD技术的医护人员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这项古老的技术定会焕发青春,成为患者更便捷的诊断手段和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也会成为海淀医院相关科室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的好帮手。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