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医院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TCD---古老的检查 崭新的应用

自1982年以来,TCD发展至今已成为神经内科脑血管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避免迟发脑缺血发生方面功不可没。虽然MRA、CTA、DSA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TCD仍以其操作方便、廉价、无创、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等优势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神经内科自开展科内的TCD 检查以来,发挥了TCD检查独特的优势。未来若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下面介绍神经内科独特的TCD检查项目: 1.栓子监测:适用于①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诊断,指导急性期治疗;②发现常规检查中无法发现的微栓子信号,指导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③协助判断栓子来源,有助于脑卒中病因学的诊断;④用于评价动静脉溶栓效果;⑤用于CEA和CAS围手术期监测、心脏疾病术中监测、预测高灌注;⑥通过监测脂肪栓子信号预测骨折后的颅内血管栓塞,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的共识指出:长骨骨折患者术前有必要行TCD栓子监测及TCD发泡实验。 2.发泡实验: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TCD在判断心脏异常右向左分流方面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经食道超声,并获得国内外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利用发泡试验可以为部分隐源性脑卒中找到病因;另外研究还发现部分先兆偏头痛的病因也源于心脏的右向左分流。因此,发泡试验已经成为神经内科重要的检查手段。目前神经内科已经应用此技术为部分患者确定了病因。 3.判断脑死亡:早在1998年世界神经科联盟脑死亡神经超声组正式发表国际TCD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即利用TCD对脑血流变化的监测提前预知脑死亡发生、预测临终状态,为医生提供评估手段,有利于危重症患者治疗方向的选择。 4. TCD治疗方面探讨:研究者正在探索由TCD单纯检查向治疗方面的转化,2013年《Stroke》上的文章报道静脉rt-PA+高频TCD溶栓,现已成功完成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如今已经大大拓宽了TCD的临床应用范围,在传统应用基础上开发的新项目已经成为某些疾病必要的诊治手段,相信经过神经内科从事TCD技术的医护人员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这项古老的技术定会焕发青春,成为患者更便捷的诊断手段和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也会成为海淀医院相关科室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的好帮手。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有什么中药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
邵自强
回答: 三叉神经痛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川芎茶调颗粒、天麻钩藤颗粒、血府逐瘀胶囊、七叶神安片、正天丸等中药制剂。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头风、面痛范畴,多与风邪侵袭、气血瘀阻、肝阳上亢等因素相关,需辨证选用药物。 一、川芎茶调颗粒 川芎茶调颗粒由川芎、白芷、羌活等组成,具有祛风散寒止痛功效,适用于风寒型三叉神经痛。该药能缓解阵发性刀割样疼痛,尤其对受凉后加重的症状有效。使用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阴虚阳亢者慎用。 二、天麻钩藤颗粒 天麻钩藤颗粒含天麻、钩藤、石决明等成分,可平肝息风通络,适合肝阳上亢型三叉神经痛。常见症状为面红目赤、烦躁易怒伴电击样疼痛。服药期间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 三、血府逐瘀胶囊 血府逐瘀胶囊含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药材,针对气血瘀滞型三叉神经痛,表现为固定位置刺痛、舌质紫暗。该药能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但孕妇及经期女性禁用,服药后可能出现轻微胃肠不适。 四、七叶神安片 七叶神安片以三七叶总皂苷为主要成分,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对神经源性疼痛有缓解效果。适用于伴有焦虑失眠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需注意该药可能引起嗜睡,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 五、正天丸 正天丸由川芎、当归、细辛等15味药组成,可疏风活血通络,对反复发作的三叉神经痛有综合调理作用。该药需饭后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疗程一般4周以上,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 三叉神经痛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饮食宜清淡软烂减少咀嚼刺激,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平稳。急性发作期可用温毛巾热敷疼痛区域,日常可按摩太阳穴、下关穴等穴位辅助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面部麻木、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