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海医院

骨科 (共47位医生)

科室简介
骨科创建于1949年,在历任科主任刘植珊、高建章、吴岳嵩、侯铁胜以及现任科主任李明教授的带领下,经几代医务人员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融医教研为一体,以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骨病等为特色的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科室被评为总后勤部先进党支部及第二军医大学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骨科作为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和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全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9名,讲师、主治医师6名,在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72人,每年培养来自国内外的进修医生近70人。年手术4000余例,名列全院第一,门诊近10万人次,急诊近2万人次。科室医师中65%人员获得博士学位,88%人员曾赴国外留学深造,有5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全科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在军内外学术团体、核心期刊担任主任委员2人次,副主任委员8人次;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计划科技银星1名,科技新星1名。近年来,共获国家、军队及省部级各类基金1500余万元,获国家级奖项5项,军队及省部级奖项37项。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32部。
  骨科现有床位149张,共分脊柱、创伤、关节3个专业病区。脊柱外科在颈椎伤病、腰椎退变性疾病、复杂脊柱骨折、脊柱结核、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治,尤其在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矫治、脊柱脊髓损伤、腰椎手术失败翻修等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创伤骨科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其中MO课题组设计并发明系列应用于严重复杂骨盆、髋臼骨折、四肢难治性骨不连的救治,疗效显著,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在臂丛神经、脊髓损伤的功能重建,手外科、显微外科再植再造,骨坏死、骨缺损的治疗,多发性、近关节复杂骨折的微创治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关节骨病外科在全国最早开展骨肿瘤治疗研究,研制人工半骨盆骨并开展骶骨肿瘤治疗救治大量患者,在骨肉瘤综合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骨盆肿瘤的治疗和骨转移癌的治疗等方面在国内名列前茅,在髋、膝、肩、肘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以及关节镜微创外科和运动医学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骨科以团结和谐为主题,以发展进取为宗旨,全科医护人员正以昂扬的斗志为把骨科建成管理先进、服务优质、技术超群、人才一流的国际化学科而奋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小儿罕见胸壁巨大血管瘤切除术

年仅2岁10个月的小依涵左胸壁竟长有一个比苹果还大的血管瘤。幸运的是,在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麻醉科及儿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摘除了威胁生命的“手榴弹”——胸壁罕见巨大混合血管瘤淋巴管瘤。 据孩子家长介绍,在依涵刚出生时,就发现胸口长着一颗黄豆大小的东西,开始没有太在意,没想到越长越大,竟然比一个苹果还大,便带他去医院检查,这才得知是巨大血管瘤。家人带着小依涵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均因孩子太小,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绝入院。 10天前,小依涵的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就诊,年轻的陆清声副教授决定承担这一巨大的手术风险,将其收入住院。小依涵两岁多,体重仅有十余公斤,肿瘤占据左侧胸壁,瘤体为富血管性质,已明显感觉疼痛,瘤腔内出血的可能性很大,极有可能因术中失血或麻醉而导致生命危险。面对这样一个极具挑战的病例,血管外科联合儿科及麻醉科进行了多学科术前会诊,制订周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医教部领导委托医疗科徐志林助理至手术室现场进行协调准备,麻醉科邓小明主任及熊源长副主任再次对麻醉方式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进行核查与指导,麻醉医生翟蓉选用特殊准备的小儿专用麻醉器材快速精确的对小依涵进行了全身麻醉。手术室丁护士长指导巡回护士于吉梅、洗手护士佘珍珍对专用保温毯等设备进行调试准备。上午九点,手术开始,陆清声副教授以娴熟的技术,仅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将这一硕大的血管瘤切下来,并完整保留了左侧乳头,再经过精心修复将创面完整闭合,1个小时的手术一气呵成,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小依涵转至儿科进一步治疗,在儿科主任蒋瑾瑾教授及甘露主治医师的悉心治疗下,目前小依涵的健康状况良好,摆脱了病魔的他比以往更活泼了。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