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共6位医生)

科室简介

急诊科是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工作为一体的综合急救科室,下设急诊内、外科门诊,急诊抢救室,清创缝合室,血液净化治疗室,急诊留观病房,急诊住院病房,急诊ICU等多个治疗单元。技术力量雄厚,抢救设备齐全,目前拥有专业医务人员3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3人,中级技术职称7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人才梯队。先后在解放军301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武警总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急诊科配备救护车4部,多参数监护仪17台,除颤仪5台,心电图机4台,呼吸机5台,血液灌流机2台,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机2台,进口全自动洗胃机2台等先进的抢救设备。

科室开展各项急危重症抢救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意外伤害事故,食物中毒,灾害急救等任务。特别是对急性中毒,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及各类颅脑损伤,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栓塞,药物过敏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科室有两部专人接听24小时急救专线电话,电话号码为:0391-6655120和免费电话8008835995,能保证接到报警3分钟内出诊,确保院前急救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心内一科成功实施我市第一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近日,我院心内一科成功实施了我市第一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是一位68岁女性,阵发性房颤病史10年,频繁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诊于多家医院药物治疗后,房颤仍反复发作。我院心内一科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共同合作,为该患者成功实施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困扰患者多年的房颤彻底治愈,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最紊乱的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激动完全不协调伴有继发性心房机械功能受损和恶化。人类一生中发生房颤的危险是20-25%。从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到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房颤是心房激动紊乱程度最高阶段。临床上,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等三类。房颤的最大危害不仅是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而且房颤潜藏着极高的脑卒中发生率。 房颤的治疗原则包括速率控制、节律控制和血栓控制等三个方面。速率控制是治疗措施,节律控制是治本原则。以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往往需要终生药物依赖,承受药物副作用,而且面临随时复发的危险。血栓控制是治本原则下的必要补充,目的在于预防心耳血栓形成和减少脑卒中发生率。 从房颤时心房电位的素乱无序,便知房颤机制的错综复杂,然而,归纳起来,房颤机制不外乎触发和维持两个方面,当两种机制呈不同比例融合时,即表现出行行色色的房颤。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房颤机制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促发因素占主导的个体,房颤表现为阵发,而且触发因素越强发作次数越频繁,在维持因素占主导的个体,房颤一旦被触发便倾向于持续下去。阵发性房颤的发作越频繁,心房的电解剖重构就越明显,电解剖重构的结果就是基质的形成,基质是房颤维持的物质基础,是心电稳定性的基础,基质改变越严重心电稳定性越差,房颤越容易持续。 采用导管消融隔离肺静脉实现房颤节律控制的策略,已经成为目前药物难以控制的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各种消融策略在于改良左房一肺静脉交界区(肺静脉前庭),造成肺静脉电隔离,成功治愈了大多数阵发性房颤。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不同消融策略产生了几乎相似的成功率( 75-85%)和相似的复发率(10-20%)。用于慢性房颤射频消融策略有肺静脉隔离策略、解剖或电图靶向消融策略以及线性消融策略。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房颤患者和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不断增加。房颤导管消融的故事还在编纂演绎之中,我们相信,新的房颤理论的诞生必然会带来新的房颤消融策略,新的消融策略必将进一步提高房颤的治愈率。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