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人民医院

医院环境 Hospital about us

济源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医疗水平的三级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河南省“十大指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社会服务承诺先进单位”、“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双十佳医院”、“临床医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院占地面积72亩,医疗业务用房6.5万平方米,其中,临床科室25个、医技科室16个、门诊科室28个,开放床位850张,年门诊量25万余人次,年住院病人2.4万余人次。现有在岗职工95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80余人,中级技术职称200余人,医学硕士研究生30余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余人,已经形成了一批由资深专家及高学历、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医疗专业队伍。近年来,医院新建了门诊综合楼、中心病房楼、社区卫生服务楼、传染病房楼等医疗建筑,极大地改善了诊疗环境和住院条件;引进了美国GE宝石能谱500排CT、美国GE1.5T磁共振、日本东芝DSA血管造影系统、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日本奥林巴斯电子胃镜、结肠镜、支气管镜、美国GEVV7彩超、V730四维彩超、德国DWL颈颅多普勒、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日本柯尼卡DR数字化X光摄影系统等高科技大型医疗设备350余台(件),极大地拓宽了诊疗检查范围,提高了检查诊疗水平。医院不断加强与上级医院的交流学习,不定期选派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等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医院先后与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签订了《友好医院合作协议》,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近几年,我院还先后开展了介入诊疗技术、血液净化技术、重症监护技术、腔镜治疗技术、干细胞治疗技术、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技术、种植牙治疗技术、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技术等新技术、新业务,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是济源市重点专科;检验科是全市临床检验中心;心内科、呼吸内科、肾病内分泌科、消化血液科、骨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专科处于全市乃至全省一流水平。多年来,医院秉承“以人为本,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弘扬“团结、忠诚、严谨、卓越”的医院精神,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医德高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树立了社会满意,患者舒心的良好形象。现在全院干部职工正在新的起点上,沿着人才立院、科技兴院、管理强院的发展之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为建设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的现代化医院而努力奋斗。

【详情】

济源市人民医院

济源市人民医院

济源市人民医院

济源市人民医院

济源市人民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心内一科成功实施我市第一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近日,我院心内一科成功实施了我市第一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是一位68岁女性,阵发性房颤病史10年,频繁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诊于多家医院药物治疗后,房颤仍反复发作。我院心内一科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共同合作,为该患者成功实施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困扰患者多年的房颤彻底治愈,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最紊乱的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激动完全不协调伴有继发性心房机械功能受损和恶化。人类一生中发生房颤的危险是20-25%。从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到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房颤是心房激动紊乱程度最高阶段。临床上,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等三类。房颤的最大危害不仅是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而且房颤潜藏着极高的脑卒中发生率。 房颤的治疗原则包括速率控制、节律控制和血栓控制等三个方面。速率控制是治疗措施,节律控制是治本原则。以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往往需要终生药物依赖,承受药物副作用,而且面临随时复发的危险。血栓控制是治本原则下的必要补充,目的在于预防心耳血栓形成和减少脑卒中发生率。 从房颤时心房电位的素乱无序,便知房颤机制的错综复杂,然而,归纳起来,房颤机制不外乎触发和维持两个方面,当两种机制呈不同比例融合时,即表现出行行色色的房颤。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房颤机制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促发因素占主导的个体,房颤表现为阵发,而且触发因素越强发作次数越频繁,在维持因素占主导的个体,房颤一旦被触发便倾向于持续下去。阵发性房颤的发作越频繁,心房的电解剖重构就越明显,电解剖重构的结果就是基质的形成,基质是房颤维持的物质基础,是心电稳定性的基础,基质改变越严重心电稳定性越差,房颤越容易持续。 采用导管消融隔离肺静脉实现房颤节律控制的策略,已经成为目前药物难以控制的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各种消融策略在于改良左房一肺静脉交界区(肺静脉前庭),造成肺静脉电隔离,成功治愈了大多数阵发性房颤。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不同消融策略产生了几乎相似的成功率( 75-85%)和相似的复发率(10-20%)。用于慢性房颤射频消融策略有肺静脉隔离策略、解剖或电图靶向消融策略以及线性消融策略。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房颤患者和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不断增加。房颤导管消融的故事还在编纂演绎之中,我们相信,新的房颤理论的诞生必然会带来新的房颤消融策略,新的消融策略必将进一步提高房颤的治愈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