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成功引进荷兰MMS尿动力检测分析仪

时间:2014-03-06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泌尿外科成功引进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尿动力检测分析仪——荷兰MMS尿动力检测分析仪,它也是我市首台尿动力检测分析仪,该设备的引进填补了我市尿动力监测技术的空白。

  该设备具有全数字化智能系统,真正的无线蓝牙测量技术,主要用于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定提供客观依据,也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并可预测手术后疗效。

  适用症有:排尿困难、淋漓不尽、尿等待、夜尿多;尿频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尿急、急迫性尿失禁;活动、咳嗽或搬重物时漏尿;接受过脊髓、骨盆、盆腔手术后,排尿功能与术前有明显变化;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术前诊断,术后治疗效果判断);帕金森氏综合征伴排尿困难;脑出血、脑梗塞或脑外伤后排尿、尿控障碍;脊髓损伤患者,包括:外伤、肿瘤及先天畸形排尿、尿控障碍等疾病的治疗。

  背景链接:尿动力是泌尿外科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边缘的学科,主要依据流体力学和电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检测尿路各部压力、流率、生物电活动,从而了解尿路排送尿液的功能和机制,以及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该检查是神经泌尿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检查,其适用广泛,现已扩展到妇产科、骨科、神经内外科、创伤科等相关学科,是指导下尿路梗阻病人治疗最重要的检查。

  正常成年人下尿路的功能是膀胱有效、低压的充盈和低压无失禁的贮尿以及周期性意志性的排尿。如果患者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上述功能紊乱或者失去排尿功能,进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排尿功能障碍在临床表现种类繁多,如尿频、尿急、尿潴留、排尿困难或排尿困难伴上尿路积水损伤等,涉及多科、多种疾病。以往医生根据原发疾病结合病人症状考虑下尿路障碍类型,诊断性治疗,不能明确分型,不能了解膀胱内压力、排尿动力残余量变化,不能很好的选择治疗方式,只有等到出现了并发症才能进行对症治疗从而失去治疗最佳时间。

  近年来,随着尿动力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其在压力性尿失禁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尿动力对确定尿道关闭功能障碍的原因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较为典型的鉴别诊断就是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尿动力学显示膀胱感觉过敏,容量小,充盈期多有逼尿肌不稳定。尿动力检查中的ALPP不仅可以量化克服尿道阻力发生漏尿的腹压大小,而且可以反映尿道对膀胱内压增加时的阻抗状态,能较好的反映尿道的关闭功能,是判断尿道关闭能力较为可靠的指标。 

医院动态

更多 >

心内一科成功实施我市第一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

近日,我院心内一科成功实施了我市第一例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是一位68岁女性,阵发性房颤病史10年,频繁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就诊于多家医院药物治疗后,房颤仍反复发作。我院心内一科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共同合作,为该患者成功实施了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困扰患者多年的房颤彻底治愈,目前患者已康复出院。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最紊乱的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激动完全不协调伴有继发性心房机械功能受损和恶化。人类一生中发生房颤的危险是20-25%。从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到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房颤是心房激动紊乱程度最高阶段。临床上,房颤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等三类。房颤的最大危害不仅是心房收缩功能的丧失,而且房颤潜藏着极高的脑卒中发生率。 房颤的治疗原则包括速率控制、节律控制和血栓控制等三个方面。速率控制是治疗措施,节律控制是治本原则。以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往往需要终生药物依赖,承受药物副作用,而且面临随时复发的危险。血栓控制是治本原则下的必要补充,目的在于预防心耳血栓形成和减少脑卒中发生率。 从房颤时心房电位的素乱无序,便知房颤机制的错综复杂,然而,归纳起来,房颤机制不外乎触发和维持两个方面,当两种机制呈不同比例融合时,即表现出行行色色的房颤。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房颤机制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促发因素占主导的个体,房颤表现为阵发,而且触发因素越强发作次数越频繁,在维持因素占主导的个体,房颤一旦被触发便倾向于持续下去。阵发性房颤的发作越频繁,心房的电解剖重构就越明显,电解剖重构的结果就是基质的形成,基质是房颤维持的物质基础,是心电稳定性的基础,基质改变越严重心电稳定性越差,房颤越容易持续。 采用导管消融隔离肺静脉实现房颤节律控制的策略,已经成为目前药物难以控制的阵发性房颤的首选治疗。各种消融策略在于改良左房一肺静脉交界区(肺静脉前庭),造成肺静脉电隔离,成功治愈了大多数阵发性房颤。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不同消融策略产生了几乎相似的成功率( 75-85%)和相似的复发率(10-20%)。用于慢性房颤射频消融策略有肺静脉隔离策略、解剖或电图靶向消融策略以及线性消融策略。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房颤患者和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不断增加。房颤导管消融的故事还在编纂演绎之中,我们相信,新的房颤理论的诞生必然会带来新的房颤消融策略,新的消融策略必将进一步提高房颤的治愈率。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