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中心医院

内科门诊 (共2位医生)

科室简介

株洲市中心医院内科门诊均为资深专家坐诊,涉及心脏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肝胆肠胃科、泌尿内科、血液科、肿瘤科、内分泌科、风湿科、老年病科、妇科等。内科门诊对于不明原因的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女子肝脏巨大血管瘤,射频消融无血切肝解其烦恼

家住天元区的周女士,今年37岁,一次体检发现肝脏占位,B超、CT提示右肝有一个约8×10厘米大小血管瘤。这可吓坏了周女士,于是她来到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专家团队经过术前讨论后,决定为周女士行射频消融凝血电极器辅助右肝血管瘤切除术,手术历时2小时,术中出血仅300毫升,手术中未阻断肝门,减少了缺血对肝脏的损害。术后周女士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 据市肝胆胰中心主任、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唐才喜介绍, 肝血管瘤大多数属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前大多数病例都能得到确诊,绝大多数无症状,少数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肝血管瘤虽有先天性因素,但其增长却是后天因素促成的,所以预防就是要尽量避免引起瘤体增长的因素,如正确对待各种事情,解除忧虑、紧张情绪,避免情志内伤,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鲜蔬菜,不要喝酒,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如见腹内有积块,身体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状应早期检查,及时治疗。 目前肝巨大血管瘤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切肝方式多种多样,但传统的肝脏切除手术如指捏法、钳夹法和刀柄分离等方法,因肝创面出血的问题常导致手术视野显露欠佳,手术中易导致肝内血管、胆管甚至下腔静脉撕裂伤,引起术中大出血,这给手术带来困难,且术后容易引起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怎样减少肝脏巨大血管瘤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了肝胆胰外科界一直探索的问题。 射频消融凝血电极器辅助切肝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先进的切肝技术之一,其主要优点是在切肝过程中明显减少出血或不出血,术中不需阻断肝门,从而把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降到最低,使肝切除过程更安全、快捷。其大大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术后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能尽快恢复出院,从而减少总体医疗费用。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在省内率先引进该技术,到目前为止,已有8例患者采取此类技术进行肝切除,均获得良好的疗效。 【肝胆胰外科 陈迅】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前降支堵40到50是不是冠心病
郝盼盼
回答: 前降支堵塞40%到50%通常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提示冠心病早期病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诊断相关,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的重要分支,负责为心脏前壁供血。当血管狭窄程度达到40%到50%时,血流可能受限,尤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可能出现心肌缺血。这类患者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胸闷、胸痛,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诊断需结合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或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治疗上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主,如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必要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 少数情况下,前降支狭窄可能伴随其他血管病变或心肌桥压迫,导致症状加重。若出现静息性胸痛、持续时间延长或伴随冷汗等症状,需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这类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片缓解心绞痛,或评估是否需血运重建治疗。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进一步评估斑块性质。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适量有氧运动如快走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3-6个月复查血脂。若出现新发胸痛或原有症状加重,应立即就医。冠心病患者需长期规范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 郝盼盼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