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建于1976年,2009年开始独立病区发展,是集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为一体的学科。目前科室拥有着一支内科知识全面、专业知识扎实、人才梯队结构合理的工作团队。全科医护人员25人,其中医生11人。硕士生导师2名,正高职称医师3名,副高职称医师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3人,省级医学会委员3人。同时,本学科拥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胰岛素泵、外周血管多普勒、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多项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治相关的技术支持设备。

内分泌科成立近40年来,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肾上腺、垂体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性打鼾、肥胖、脂代谢异常、更年期综合征及水、电解质(钾、钠、钙、镁等)紊乱的诊治均具有相当的水平。同时,逐步形成以糖尿病、甲状腺、肥胖及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为显著特色的产学研教平台。自2003年开展双C治疗(配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胰岛素泵的优化降糖治疗)以来,分别在科内及内分泌科以外学科开展该技术,近3年每年治疗超过1000人。2012年4月,由本学科牵头联合胃肠外科、营养科以及精神科等以团队合作模式开设“减重联合门诊”,由案管理师全程跟综治疗效果、医务科及人事培训科进行全程的医疗质量监控及技术培训业务,率先在国内开展多学科联合的肥胖伴糖尿病减重治疗,团队聘请国际知名的减重与糖尿病外科专家、台湾义大医院国际减重暨糖尿病手术中心主任黄致锟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定期来我院进行技术指导。

另外,本学科独具特色的“糖尿病教育俱乐部”由内分泌科组织,由营养科、眼科、中西医结合科、心血管科、心理咨询科等学科的资深专家联合组成糖尿病教育团队,分别进行“病房教育”及“门诊教育”,定期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控知识讲座,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科室近5年来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厅级课题7项,市厅级课题5项,部分课题已经结题;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目前内分泌科已培养研究生多名,每年均接受省内人员来本学科进修及参观学习,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

病区现有36张病床,从2010年6月开始正式开展“创优病房”改革之路,是我院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目前,本学科多名护士曾被派往北京、澳门等地区的医院进行学习交流。2010年荣获“广州市卫生系统优秀护理集体”和“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优秀护理集体称号”。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正式成为深圳社保局定点医疗机构

在我院与深圳市社保局的共同努力下,4月18日起,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参保患者,不仅可以得到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更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即时费用结算服务。 自今年2月,我院与深圳市社保局签订《深圳市社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书》正式成为深圳市社保局异地定点医疗机构以来,致力于不断推进定点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各专业科室进行协议、政策与业务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努力为深圳参保人员来院就诊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培训中,医院围绕《医疗服务协议书》中的内容,针对参保人身份核实、协议医师职责、就医管理要求、监督检查重点等内容进行详实的讲解,并宣传普及了深圳市社保知识和21地市联网结算情况,有效地促进了院内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遵守服务协议条款,严格履行医保医师职责,认真落实我院 “依规操作,优质文书,有效沟通”的中心工作要求。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高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
高云
回答: 高血压持续不降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药物依从性差、继发性高血压未确诊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有关。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及时排查原因并调整治疗方案。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病史,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升高。这类患者可能存在钠敏感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血管持续收缩。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风险,日常需严格限盐并定期监测血压。 2、不良生活习惯 高钠饮食、酗酒、吸烟及缺乏运动均可导致血压难以控制。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会加重水钠潴留,酒精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尼古丁则引起血管痉挛。需逐步将食盐量降至3-5克/日,戒断烟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3、用药不规范 漏服降压药或自行调整剂量是常见原因。部分患者因担心药物副作用间断服用钙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擅自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需使用分装药盒提醒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评估药物安全性。 4、继发性高血压 约10%难治性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引发。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肾素活性异常升高,嗜铬细胞瘤则表现为阵发性血压骤升。需通过肾上腺CT、肾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必要时行介入或腹腔镜手术。 5、合并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会加重血管损伤。胰岛素抵抗可激活交感神经,尿酸结晶沉积会引发血管炎症反应。建议联合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与非布司他片,同时控制血糖与尿酸水平,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 高血压患者需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选择低脂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西蓝花等,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持续1周,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