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1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共34位医生)

科室简介

301医院耳鼻咽喉科简介
  301医院耳鼻咽喉科总人数58名;副高职以上职称20名;中职专业技术职称15名
  重点学科及博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名称及批准时间
  1978年被总后卫生部指定为首批专科中心及博士、硕士点
  1987年批准成立全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1989年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1994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
  15年来共培养博士后8名,博士生70人、硕士生61人,还有代培研究生32名,军队医学基金班学员50余人,军内外进修生近1000人。
  1978年以来先后派出60余人次出国讲学、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前来参观讲学的国外学者达500余人次,分别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
  耳鼻咽喉科医疗特色:1.已经开展或取得的医疗项目、成果情况;2.现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优势特色项目;项目名称 适应范围 开展时间 例数及疗效:耳显微外科 * 1958 >10000、耳硬化症镫骨切除 * 1960 >2000、听神经瘤手术 * 1978 >100、 侧颅底肿瘤手术 * 1978 300、 鼻窦内窥镜手术 1986 >1000、电子耳蜗植入-单 导 1977 10、22/24导 1998 10、眼、鼻、耳部整形 1985 1500、ABR +40HzAERP * 1979 30000、 ENG * 1978 5000、OAE * 1988 3000、 言语测听 * 1990 780。
  耳鼻咽喉科医学教育
  1.招收和毕业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进修生、实习生、轮转生及基金班学员情况:从1978年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共招收博士生34名、硕士生32名,毕业博士生26名,硕士生25名,出站博士后4名
  2.开设课程种类、授课时数,编写教案、教材名称及数量,教学查房情况(1) 开设课程:耳解剖与颞骨组织病理学、内耳生理学、前庭生理病理学、临床听力学、鼻科学(2) 编写教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 李楠、张素珍,1997,人民军医出版社、现代老年急诊学 牟善初、张素珍 1997 人民军医出版社、鼻窦内窥镜手术图谱 王荣光 1997 河北人民出版社、临床听力学 姜泗长、顾瑞 1998 人民军医出版社、内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姜泗长1,翟所强2 1998 人民军医出版社、眼震电图工作手册 张素珍1、刘志勇2 1998 人民军医出版社、耳鼻咽喉科实验技术 翟所强1、姜泗长3 1999 人民军医出版社、耳解剖与颞骨组织病理学 姜泗长1、方耀云2 1999 人民军医出版社、耳鼻咽喉科临床误诊误治与处理 姜泗长1、方耀云2 2000 人民军医出版社3.获教学成果奖情况(1) 人体喉、气管、支气管和食管模拟训练器具 方耀云1,周其友2,姜泗长3,杨伟炎4,张基 军队教学成果奖二等,1997(2) 手术学全集:耳鼻咽喉科卷 姜泗长2 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1997(3) 耳鼻咽喉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姜泗长1、顾瑞2 国家教委教学二等奖,1998
  耳鼻咽喉科科学研究
  1.学科专业科研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
  应用基础研究方面:1)确立基础研究主攻方向的依据、密切结合临床需要、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瞄准专科技术前沿2)基础研究主攻方向、现代战争条件听器损伤机制及防护研究、上呼吸道创伤的战场救护、转运及后续处理系列研究、感音神经性聋机制及防治研究老年性聋、药物中毒性、遗传性聋、头颈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临床主攻方向及医疗保键、以耳及耳神经显微外科为重点:聋病的外科治疗、面神经外科、眩晕的外科治疗、颞骨及颞骨周围肿瘤的外科治疗;头颈肿瘤及跨颅底外科,头颈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扩大鼻内窥镜治疗鼻腔、鼻窦及颅鼻联合病变的临床应用;老年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老年聋的听力康复、老年呼衰的气道维护;主要研究内容:军事噪声对听器损伤个体差异的流行病学研究;耳蜗神经元细胞个体对军事噪声易感性差异机理研究;听觉通路信息传递在军事噪声的致聋机制;军事噪声性聋个体差异性的基因学研究;军事器材性损伤后内耳毛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机理研究;不同载体介导生长因子对军事噪声受损毛细胞的修复作用;药物对噪声引起内耳损伤的协同防护作用; 适合现代战争的军事噪声损伤的有效防护器具的研制。2.承担及完成科研课题情况3.获科技成果奖励、出版专著(主编)、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耳鼻咽喉科学术交流:1. 近五年主办、承办学术会议情况:全军耳鼻咽喉科专业会议(张家界) 1996.06北京国际听力学研讨会1999.05全军耳鼻咽喉科专业会议(广州番禺) 2000.03全国耳鼻咽喉科基础研讨会(北京) 2000.052.本年度拟主办、承办学术会议情况北京国际听力学研讨会 2001.05 北京。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