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老年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老年科是以老年性疾病诊治、研究和教学为主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位于华西医院第三住院大楼12-15层,开放床位二百四十余张,按照主要亚专业设置病区。住院部按照老年性疾病特点和主要亚专业设置了心脑血管病、呼吸病、内分泌消化病等病区,分别由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员担任医疗组长主持医疗工作。医疗业务包括各种常见老年疾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终末期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老年多系统综合性疾病的诊治和功能康复,近3年来每年收治的病种数量达到180余种;年收治患者人数3000余人次。在主要老年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痴呆、帕金森氏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预防保健、健康咨询以及各种肿瘤及晚期疾病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西部老年病学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各种危急重症抢救的人员和技术装备完善,可开展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心律失常复律等急症治疗技术。
  老年科配备有专用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查设备:激光治疗、疼痛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气压治疗等康复治疗技术设备可以方便地用于临床疾病的检查治疗。目前科室有各级医护人员100余名,包括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余人;医生中绝大部分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医疗组长中大部分是高级和副高职称或留学归国人员。专家队伍中多人在各级学会任职或杂志任编,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老年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老年病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和成都市老年病专委会主委、副主委、委员,国际高血压学会委员、省市级各专委会常委、委员等。有呼吸病专家董碧蓉,消化病专家甘华田,心血管病专家邓珏琳、张新军、葛宁、吴锦晖,肾脏病专家吴红梅,内分泌糖尿病专家丁群芳、王双等一批专家队伍。
  老年科的医疗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十二项核心制度的规定执行,保证了医疗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安全。为顺应国家卫生部施行的疾病防治临床路径,科室在国内率先推行了老年疾病临床诊治路径制度,以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医疗原则。目前已开始实施的有“AECOPD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诊治路径”、“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临床诊治路径”和“老年谵妄诊治路径”等,其他疾病临床路径还在不断完善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高危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医疗团队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高风险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儿为来自云南的一名9岁男孩,发现“血压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一年余,已在省外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极大,经介绍转诊入我院小儿外科治疗。 入院后查患儿血清去钾肾上腺素高达45793ng/L,据查目前尚无如此高水平去钾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同时患儿存在明显的活动后心累气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左心为主;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EF:28 %)。术前经小儿外科、麻醉科及华西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会诊,均认为患儿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因肿瘤内分泌功能强大及病程较长等因素,现患儿伴有可能系儿茶酚胺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有高度死亡风险;目前只有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才能缓解患儿病情,挽救其生命。 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治疗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黄鲁刚教授医疗组、麻醉科刘斌主任和杜斌医生、小儿ICU赖巍医生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该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现临床症状已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已逐步趋于正常,于近日临床康复出院。 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完成,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预案讨论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使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治疗,也进一步凸显了我院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地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