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老年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老年科是以老年性疾病诊治、研究和教学为主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位于华西医院第三住院大楼12-15层,开放床位二百四十余张,按照主要亚专业设置病区。住院部按照老年性疾病特点和主要亚专业设置了心脑血管病、呼吸病、内分泌消化病等病区,分别由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员担任医疗组长主持医疗工作。医疗业务包括各种常见老年疾病及疑难危急重症、终末期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老年多系统综合性疾病的诊治和功能康复,近3年来每年收治的病种数量达到180余种;年收治患者人数3000余人次。在主要老年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感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痴呆、帕金森氏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预防保健、健康咨询以及各种肿瘤及晚期疾病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西部老年病学领域享有较高声誉。各种危急重症抢救的人员和技术装备完善,可开展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心律失常复律等急症治疗技术。
  老年科配备有专用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查设备:激光治疗、疼痛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气压治疗等康复治疗技术设备可以方便地用于临床疾病的检查治疗。目前科室有各级医护人员100余名,包括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余人;医生中绝大部分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医疗组长中大部分是高级和副高职称或留学归国人员。专家队伍中多人在各级学会任职或杂志任编,包括中国医师协会老年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老年病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和成都市老年病专委会主委、副主委、委员,国际高血压学会委员、省市级各专委会常委、委员等。有呼吸病专家董碧蓉,消化病专家甘华田,心血管病专家邓珏琳、张新军、葛宁、吴锦晖,肾脏病专家吴红梅,内分泌糖尿病专家丁群芳、王双等一批专家队伍。
  老年科的医疗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十二项核心制度的规定执行,保证了医疗工作的规范、有序和安全。为顺应国家卫生部施行的疾病防治临床路径,科室在国内率先推行了老年疾病临床诊治路径制度,以规范诊疗行为,保证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医疗原则。目前已开始实施的有“AECOPD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诊治路径”、“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临床诊治路径”和“老年谵妄诊治路径”等,其他疾病临床路径还在不断完善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高危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医疗团队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高风险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儿为来自云南的一名9岁男孩,发现“血压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一年余,已在省外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极大,经介绍转诊入我院小儿外科治疗。 入院后查患儿血清去钾肾上腺素高达45793ng/L,据查目前尚无如此高水平去钾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同时患儿存在明显的活动后心累气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左心为主;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EF:28 %)。术前经小儿外科、麻醉科及华西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会诊,均认为患儿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因肿瘤内分泌功能强大及病程较长等因素,现患儿伴有可能系儿茶酚胺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有高度死亡风险;目前只有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才能缓解患儿病情,挽救其生命。 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治疗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黄鲁刚教授医疗组、麻醉科刘斌主任和杜斌医生、小儿ICU赖巍医生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该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现临床症状已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已逐步趋于正常,于近日临床康复出院。 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完成,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预案讨论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使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治疗,也进一步凸显了我院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地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喉咙痒干燥是什么原因
马晓斌
回答: 喉咙痒干燥可能由空气干燥、用嗓过度、过敏反应、胃食管反流、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喉咙痒干燥通常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干咳、声音嘶哑等症状,可通过调整环境湿度、减少用嗓、抗过敏治疗、抑制胃酸、抗感染等方式缓解。 1、空气干燥 长时间处于空调房或干燥环境中,会导致咽喉黏膜水分蒸发过快。表现为咽喉干痒伴轻微刺痛感,晨起时症状明显。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每日饮用1500-2000毫升温水,可含服薄荷喉片缓解不适。 2、用嗓过度 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因声带持续振动易引发机械性损伤。症状包括咽喉灼热感、发声费力等。需保持每日发声不超过4小时,发声后含服西地碘含片,配合蒸汽吸入帮助黏膜修复。急性期需严格禁声2-3天。 3、过敏反应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会引发组胺释放,导致咽喉黏膜水肿瘙痒。常伴随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过敏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抗组胺,配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控制局部炎症。过敏季节需关闭门窗并使用空气净化器。 4、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至咽喉部会腐蚀黏膜引发烧灼样痒感,平卧时症状加重。可能伴随反酸、胸骨后疼痛。建议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 5、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引起咽喉黏膜充血肿胀,早期表现为干痒后转为疼痛。可能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细菌性感染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病毒感染可含服西瓜霜润喉片。感染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 日常应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刺激饮食,空调房内放置湿毛巾增加湿度。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吞咽困难、呼吸不畅等情况,需及时进行喉镜检查。过敏体质者需定期清洗床上用品,胃食管反流患者进食后保持直立位1小时。冬季外出可佩戴围巾保护咽喉部。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