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神经外科 (共26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最早的神经外科专科病房之一,也是卫生部全国首批三大神经外科临床医生培训基地之一。老一代神经外科专家吴和光教授、丘瑅光教授、高立达教授等为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几代华西人的不懈努力,学科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专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对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2011年复旦大学全国医院专科排名中位列第三位。目前,神经外科分为脑脊髓血管疾病、前中颅底疾病、后颅底疾病、神经胶质瘤、脊髓疾病、颅脑创伤、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等十个亚专业,并严格按照亚专业收治病员。科室现有正式床位181张,用于康复及后续治疗床位100余张,床位使用率130%,并与成都市内多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病员来自全国各地。神经外科年门诊量超过三万人次,年病人7500余人次,年开颅手术量4400余台,伽马刀及血管内介入手术2000余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神经外科基地。专业细化、专病专治、多学科联合攻关、规范化医疗及手术管理等举措,使科室越来越成为疑难重症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的中心,疾病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复杂颅内血管病、颅底肿瘤、脑深部病变、功能神经外科、复杂颅颈交界区病变等,成为了治疗的主体,超过手术病例的70%以上。在颅脑外伤、癫痫外科、颅咽管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环枕部先天畸形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功能神经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神经外科目前共有医师31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8人,有博士学位20人。科室共有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14人,在全国各级学术团体任编任职21人次,包括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在省内各学术团体任编任职11人次,包括省市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职务。在全国各专业医学杂志任编任职40余人次,包括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华西分部于2006年正式成立。
  神经外科如今,已建立起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在继承学科传统优势的同时,瞄准国际前沿,注重新技术的开展和新领域的拓展。以亚专业划分与发展为契机,以指导临床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切入点,整合信息学、影像学、材料学的综合优势,跟踪国际前沿研究方向,利用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和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ique assessment, HTA)提供的方法学基础,力争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和跨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高危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医疗团队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高风险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儿为来自云南的一名9岁男孩,发现“血压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一年余,已在省外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极大,经介绍转诊入我院小儿外科治疗。 入院后查患儿血清去钾肾上腺素高达45793ng/L,据查目前尚无如此高水平去钾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同时患儿存在明显的活动后心累气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左心为主;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EF:28 %)。术前经小儿外科、麻醉科及华西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会诊,均认为患儿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因肿瘤内分泌功能强大及病程较长等因素,现患儿伴有可能系儿茶酚胺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有高度死亡风险;目前只有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才能缓解患儿病情,挽救其生命。 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治疗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黄鲁刚教授医疗组、麻醉科刘斌主任和杜斌医生、小儿ICU赖巍医生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该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现临床症状已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已逐步趋于正常,于近日临床康复出院。 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完成,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预案讨论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使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治疗,也进一步凸显了我院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地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大腿内侧摸着有颗粒感怎么办
聂小娟
回答: 大腿内侧摸着有颗粒感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摩擦刺激、外用药物涂抹、口服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大腿内侧颗粒感可能由毛囊角化症、湿疹、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皮脂腺囊肿等原因引起。 1、保持皮肤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大腿内侧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轻轻拍干水分,避免用力擦拭导致皮肤损伤。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衣,减少汗液积聚。毛囊角化症患者可定期使用含尿素或水杨酸的温和去角质产品,帮助软化角质颗粒。 2、避免摩擦刺激 减少穿紧身裤或粗糙材质衣物对皮肤的摩擦,运动时选择专业运动裤防止反复摩擦。肥胖者需注意减重以减少大腿内侧皮肤间的挤压。湿疹患者应避免抓挠颗粒感区域,防止继发感染。日常可涂抹凡士林等保湿剂形成保护膜。 3、外用药物涂抹 毛囊角化症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或他扎罗汀凝胶改善角化异常。真菌感染引起的颗粒感需涂抹联苯苄唑乳膏或酮康唑乳膏。湿疹患者可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过敏反应需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合并感染时配合莫匹罗星软膏。 4、口服药物治疗 顽固性真菌感染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或特比萘芬片。严重湿疹患者可短期服用氯雷他定片配合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症状。细菌感染引发毛囊炎时需用阿莫西林胶囊或头孢呋辛酯片。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孕妇及儿童用药前需严格评估。 5、激光治疗 顽固性毛囊角化症可考虑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改善角质堆积。皮脂腺囊肿继发感染控制后,可通过激光辅助切除。激光治疗后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阳光直射,按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治疗间隔需间隔1-3个月。 日常需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清洗患处,沐浴后及时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若颗粒感持续加重或出现红肿化脓,应及时就医进行真菌镜检或皮肤活检。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异常需优先排查血糖控制情况,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避免让其抓挠患处。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