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临床心理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其前身:心理咨询门诊,是1986年在北京市卫生系统综合医院中第一个率先成立的。2007年4月1日正式成立临床心理科,为医院二级临床科室。现有7名专业医生(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2名护理人员。经过多年的发展,正如北京市卫生局妇幼与精神卫生处贾培旗副处长在该院2011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上的讲话:“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励精图治,探索出了一条有别于一般心理咨询机构及精神专科医院的独特的、适合综合医院环境的、具有示范效应的发展道路,对北京市精神心理疾病的宣传、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每月门诊量3000-3500人次,是北京市综合医院心理科中门诊量最大的医院,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同时开展联络会诊工作,病房病人的会诊率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每月会诊量已达300-500例。
  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集医、教、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科室具有丰富的患者资源、教学资源和雄厚的科研能力,是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中国-全国抑郁症及睡眠障碍健康促进项目教育基地》之一。科室主要以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为主,同时开设失眠专业门诊、心理治疗专业门诊,在对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的研究和治疗中已有大量的工作积累,还开展八段锦教学、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相关讲座、团体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科室配备国际先进的精神压力分析仪SA-3000P设备,可以客观量化地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平衡机制;心理检查室配备心理CT系统,可进行多种心理测查(如MMPI、EPQ、SAS、SDS、SCL-90、HAMA、HAMD、瑞文智力测查等),为心理诊断、心理治疗提供量化依据。
  多年来通过大量的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等,人们对心理卫生及心理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北京朝阳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励精图治早已闯出了一条有别于一般心理咨询机构的独特的自我发展道路,队伍精湛,治疗方案独特,国内知名度比较好,经常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来访者。业务范围广泛,无论是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神经衰弱,还是比较少见的精神障碍,以及儿童期、成人期、老年期的心理异常,婚姻、家庭危机的干预、职业咨询等等都是该院心理咨询的服务范围。由于北京朝阳医院是综合性医院,躯体疾病伴发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的情况也很多见,所以病房患者的会诊率也在逐年增加。心理治疗的介入,使治疗综合化、个体化,既有药物治疗,又有心理治疗,既对症治疗,也调整人治本,加速了躯体疾病的转归,真正体现了高效率、高治愈率。进而提高了该院的整体医疗质量,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增加了医院的知名度。
  该院临床心理科是“首都十大疾病支撑体系精神疾病领域成员单位”;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健康中国-全国抑郁症及睡眠障碍健康促进项目“2011年度示范健康教育基地”奖励。临床心理科诊疗范围:
  各种神经症:焦虑症、强迫症、心境障碍、恐惧症、惊恐障碍、癔病、躯体形式障碍(胃肠神经症、心脏神经症、呃逆、疑病症)等。
  情感性障碍:抑郁症、恶劣心境、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嗜睡等。
  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危机干预。
  心身疾病:由心理社会因素引发或加重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癌症等疾病的心身问题。
  亚健康的心理问题:厌学、考前焦虑,学习和人际交往困难、家庭与婚姻咨询、职业咨询。
  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神经性腹泻和尿频、神经性头痛和躯体疼痛。
  紧张和疲劳综合征、退休综合征、产前(或术前)紧张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精神障碍:痴呆、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心理评估:人格测验、心理状态评估、精神健康检查。
  11.院内各科室相关疾病的联络会诊。
  心理“CT”解析心灵:就像普通“CT”机能对人体心、肝、肾各部位进行层层扫描检查一样,心理“CT”也能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扫描。心理“CT”通过让病人回答若干问题,由计算机自动计分并画出剖析图,经过整合分析,给测试者的详细报告。使以往精神心理疾病诊断依靠医生经验主观判断,转变为科学、量化的心理指标。心理“CT”适用于某些心理疾病,心身疾病患者,如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也适用于正常人,测试人格特点、职业选择、婚姻咨询参考等。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肺结核验血报告主要看哪些指标
马晓斌
回答: 肺结核验血报告主要关注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核抗体检测、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辅助诊断结核感染、评估炎症程度及免疫反应状态。 1、血常规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例变化较常见。肺结核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部分患者伴有轻度贫血,表现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降低。血常规异常程度通常与病情活动性相关,但缺乏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急性期反应蛋白,肺结核活动期患者血清水平多明显升高。该指标敏感度高但特异性低,可用于监测治疗反应。经有效抗结核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会逐渐下降。持续高水平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合并其他感染。 3、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是结核病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常显著加快,可达每小时50毫米以上。该指标动态变化可反映疾病进展及治疗效果,但受贫血、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分析。 4、结核抗体检测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包括IgG、IgM等抗体类型。阳性结果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感染。抗体检测敏感性较低,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结核病。该检查更适合辅助诊断菌阴肺结核或肺外结核。 5、γ-干扰素释放试验 γ-干扰素释放试验通过检测结核特异性T细胞反应判断感染状态。该试验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特异性较高。阳性结果说明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区分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感染。阴性结果对排除结核病有较高参考价值。 肺结核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证据。验血指标仅作为辅助手段,不能单独确诊。患者应遵医嘱完成痰涂片、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有助于评估疗效。日常需加强营养支持,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劳累,注意隔离防护以减少传播风险。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