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放疗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的放射治疗工作开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是国内最早开始应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医院。上世纪五十年代,医院放射科专门设有放射治疗组,形成了国内实力较强的放射肿瘤专业。1958年医院放射治疗的主要设备和人员参加组建医科院肿瘤医院。剩余人员继续开展工作。1985年成立了独立的放射治疗科,首任主任是周觉初教授。1985年购进法国的CGR直线加速器和模拟定位机等设备。近十年来医院陆续投资近千万元,更新完善了放疗设备,使之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目前北京协和医院拥有五台直线加速器(Varian Trilogy、Varian2300CD、Siemens Primus、TomoTherapy、siemens ART),常规模拟定位机,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立体定向治疗设备(X刀),近距离后装治疗设备,五套治疗计划设备(NOMOS、CMS、ADAC、Eclipse、Plato),超声图像引导的放疗设备(BAT),射频热疗设备,以及三维水箱等剂量测量和QAQC设备。已经开展几乎所有放疗新技术,包括剂量引导下的自适应放疗(DGART),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调强放疗技术(IMRT),三位适形放疗技术(3DCRT),超声引导的前列腺癌精确放疗技术,多分次全身照射技术,X刀治疗技术,射野影像验证技术,三维近距离后装治疗技术,深部热疗技术等。科室有正教授2人,副教授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13人。正式在职有医师9人,物理师5人,技师和工程人员10人。每年治疗近2000例肿瘤病人。放疗科主要放疗特色:妇科肿瘤放疗,前列腺癌放疗,肺癌放疗,乳腺癌放疗,鼻咽癌调强放疗。在国内率先开展宫颈癌及其他妇科肿瘤的调强放疗﹑三维近距离治疗和适应性放射治疗研究,其中宫颈癌的调强放疗研究获协和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
为病人提供及时优质的治疗服务是协和放疗的宗旨,质量保证是放疗科的生命线。多年来,放疗科一直把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制定了严格的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从病人治疗前定位、治疗计划设计、治疗剂量审核、定位验证、治疗验证等均有细致严格的程序。特别是对放疗的治疗设备和定位设备坚持日检,周检,月检和年检,设备安全、剂量和机械精度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坚持每日进行剂量检测的医院,保证了治疗的安全和准确。
放疗科特色及优势,包括亚专业、专病门诊等
随着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医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在肿瘤治疗上,北京协和医院在妇科肿瘤,胰腺癌,内分泌肿瘤,肺癌的研究上在国内领先,医院对放疗工作十分重视,从2000年起医院多次投资更新和充实放疗设备,使放疗设备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多年来,放疗科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不断建立和应用新的放疗技术为病人治疗服务。治疗工作量逐年增加。科室拥有比较理想的医师、物理师和技师队伍,为保证病人治疗,自2000年以来坚持每晚加班治疗,受到病人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医院和医科院先进集体。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开展了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等先进技术,同时他们把严格的质量管理视为科室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和不断完善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建立了整套的放疗QA规程,从设备和剂量的精度,治疗计划设计和病人治疗的实施等工作,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和保证。放疗科目前每天治疗180~200例病人。妇科肿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胰腺癌等的放疗是协和放疗的技术优势。虽然每天治疗大量的病人,自2003年以来,科室没有任何医疗纠纷和投诉,没有出现任何医疗事故和大的差错,成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先进科室。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

7月23日,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国风湿免疫病人群活动性结核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效果及预后研究”(Epidemiological Study and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Rheumatic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ETHERTB)课题启动会在我院学术会堂报告厅举行。 受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重大专项处邢若奇处长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研究所所长、结核领域病原专家组组长金奇教授。我院张抒扬副院长、内科学系主任张奉春教授、感染内科前任主任邓国华教授、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赵岩教授、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以及12家课题分中心负责人出席本次启动会。会议由该项目负责人、感染内科副主任刘晓清教授主持。 张抒扬副院长在欢迎辞中讲到,该课题研究人群为风湿免疫病患者,是一组特殊的人群,为我国结核病的防治提出了一个新的艰巨任务,课题意义重大,利国利民。同时,本课题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风湿免疫科,通过与感染内科共同合作,组建了非常优秀的团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张院长表示,医院及科研管理部门将全力做好项目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希望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风湿免疫科、感染内科以及各参加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做好该项目。同时,希望项目终期考核时能够实现科技的创新及转化医学的应用,对该领域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随后,邢若奇处长首先提出传染病专项的主要目标,即降低“三病两率”和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结核病防治作为近年来的弱势项目亟需加强,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和医务人员加入到研究团队中。邢处长指出,我国目前缺乏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该课题做了很好的补充,希望能够探索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建立示范区,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此外,邢处长表示,国家近年来对项目的科研管理、经费管理、成果产出和伦理等方面均有较严格的规定,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顺利通过终期审核。 金奇所长还指出,在未来可预见的10-20年,不对结核病预防性疫苗抱有希望,在治疗上近50年基本无新药。此外,目前结核发现率低,治疗率低,多耐药比例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病人可达100多万。这些问题导致结核疫情及面临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因此,希望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结核病的防控和防治。本项目依托强大的团队,希望能够达到三个方面的成果:第一,建立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基线;第二,探索风湿免疫病合并结核患者新的治疗方案;第三,示范推广经验。 刘晓清主任介绍了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及技术路线、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考核指标、年度计划及目标等。刘主任强调,各分中心要先做预实验,经感染科、风湿免疫科、流行病学专家及总中心讨论后,方可进行正式招募。张奉春主任和曾小峰主任均指出该课题意义重大,表示一定群策群力,努力把课题做好。 科研处黄辉副处长、财务处王爱青副处长分别从项目总体要求、项目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生物安全管理、成果管理以及结题验收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了具体要求。 最后,刘晓清主任介绍了项目的任务计划,各分中心分别对科室规模、构成、年度计划等做了介绍,并就一些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我国是结核病大国,每年新发病例100多万。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100多万,而风湿免疫病近年来在我国也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该人群由于自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缺陷,是结核的易感人群。而我国目前缺失这部分人群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基线数据,也无风湿免疫病人群结核规范治疗的相应指南,因此,该项目将填补中国乃至世界上这方面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该课题由我院作为总牵头单位,发挥协和在风湿病与结核病方面的优势,联合全国其它12家大型三甲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等协同攻关,为今后多学科合作提供了很好范例。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