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妇产科 (共12位医生)

科室简介

妇产科系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厦门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现为国家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中心,全军优生优育研究所;05年以来盆底医学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与美国斯坦福大学、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台湾长庚医院、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妇产科带头人宋岩峰教授为我国盆底医学的主要开拓者,2009年参加国家科技大会,受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是福建省妇产科专业最早的博士生导师,也是福建省妇产科专业目前唯一的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女性盆底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妇产优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妇产科研究所主任、《中华妇产科杂志》、《实用妇产科杂志》、《现代妇产科进展》等杂志编委。2000年以来在盆底领域发表论著94篇,其中SCI 13篇,中华系列21篇;主编/参编专著6部。
  妇产科诊疗特色:
  妇产科-盆底医学疾病:1999年成立国内最早的女性尿失禁诊断治疗中心,2002年完成我国首次遵循国际标准的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2004年主办第一届全国女性尿失禁与盆底功能障碍学术会,发起创立我国妇科盆底医学;紧密与国际接轨,先后开展TVT、TVT-O、IVS、TOT、T-Prolift、A-Prolift等国际最前沿的盆底手术;广泛开展盆底疾病诊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国家、军队及福建省研究经费200余万元,研究结果发表于《European Urology》、《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国内外知名杂志。
  妇产科-妇科肿瘤:以国际公认的FIGO、NCCN肿瘤分期、治疗指南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应用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技术开展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个体化、规范化和综合化治疗;对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神经内分泌癌,卵巢内胚窦瘤等极少见肿瘤积累了较多经验。
  妇产科-辅助生殖技术:国家卫生部首批批准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中心,目前常规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单精子卵浆内注射(ICSI)、胚胎和精液冷冻、胚胎辅助孵化、冻融胚胎移植、附睾取精、人工授精等项目;年开展试管婴儿1000周期,成功率达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优生优育、环境污染与生殖、生殖神经内分泌调控、卵子成熟、胚胎着床等前沿课题的研究。
  妇产科-新概念产科:参照国际产科实践的孕产妇产前教育教材,完善孕期宣教方法,对孕妇营养、体能、腹盆肌进行科学、规范的训练指导,提高孕妇适应能力和临产后阴道分娩成功率。产科环境优良,配备分娩车、分娩凳、分娩床等先进的分娩辅助设备,开展水中分娩、无痛分娩等人性化分娩方式,通过自由体位分娩,提高阴道分娩率,减少盆底损伤。同时开展产后盆底功能检测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以及产后缺乳、乳胀、乳房下垂、子宫收缩不良的评估和治疗。
  妇产科-腔镜技术:引进最新一代高清数字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抽吸泵等手术设备,广泛开展阴道镜筛查治疗宫颈疾病;宫腔镜诊断治疗子宫腔内病变;腹腔镜微创手术。
  妇产科-产前诊断:开设遗传咨询门诊,在筛查的基础上,羊膜腔穿刺,提取羊水细胞DNA,查找基因突变,对胎儿进行分子诊断。目前,已在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八个世界首报的人类基因突变,并成功地为ALD携带者的胎儿进行了全国首例ALD产前分子诊断。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AZF区域多个序列标签位点,以检测光镜下分辨不出的Y染色体微缺失,检出率达96%,为男性不育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此外,还开展了遗传性共济失调、肝豆状核变性、多囊肾等遗传病的分子诊断。
  妇产科-干细胞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卵巢功能早衰及围绝经期综合症;临床报道育龄女性肿瘤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药物后出现卵巢早衰,通常该损伤被认为是不可逆的。但是这些患者接受骨髓移植治疗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卵巢功能恢复,并重新获得生育能力。大量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MSC有明显的组织识别和损伤趋化的作用,有修复和重建损伤卵巢组织的作用,可以分化成卵母细胞,可能通过减少凋亡保存既存卵母细胞而使卵巢功能得到恢复。这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卵巢早衰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不治之症”:3岁男娃不会爬楼梯

“不治之症”:3岁男娃不会爬楼梯 --儿科专家提醒备孕女性警惕显性基因遗传 家在福建省龙岩市的3岁儿童小团团(化名),17个月时就已经学会了走路,但是至今仍不会爬楼梯,家人一直以为是孩子发育比较慢。不料,小团团身体出现的一系列异常情况,竟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种疾病有关。专家称,这种病是“不治之症”,多数病人20岁左右就可能因呼吸衰竭或并发其它器官感染出现生命危险。 团团一家人是江西人,父母在龙岩市工作,团团从出生一直跟随父母在龙岩市生活。小团团母亲严女士介绍说,小团团8个月会叫爸爸妈妈,但不会爬;1岁3月个时开始走路,很容易走几步就摔倒,且相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活动少,动作也比较迟缓,尤其是爬楼很困难。严女士说,直到现在3岁,团团走路还走不稳,楼梯也不能自行上下。虽然这些情况家里人都注意到了,但是认为可能团团就是身体上发育的较慢,也没太重视。 今年年初,团团开始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经常隔半个月就感冒发烧,并发肺炎的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后,经过输液服药团团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会缓解。一开始,严女士和家人也认为可能是团团身体免疫力比较差,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生病。直到半个月前,团团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咳嗽14天没有任何好转后,严女士和家人带着团团赶往我院儿科就诊,经医生诊断,团团存在急性支气管炎、肝功能异常等病症。 然而,导致小团团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并没那么简单。接诊的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承峰发现,团团已经3岁,可是行动上却如同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婴儿,很迟钝,且团团下蹲后要起立十分费劲。王承峰怀疑,小团团的病情可能“不同寻常”。在经过进一步的血液检验、肌电图检查、智力测试、脑电图检等详细检查,检查结果令严女士和家人险些瘫倒在地。 临床肌电图检查提示异常,初步诊断小团团患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并立即进行了基因检测。专家考虑,团团出现的行为上的异常以及经常生病,均是因为该病导致团团免疫功能差,发育异常有关。王承峰副主任医师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这是一种慢慢发展并恶化的疾病,也可以说是一种“不治之症”。 该病多数在3岁之后发作,患儿会表现为动作笨拙,跑、跳等均不及同龄小孩;而因骨盆带及股四头肌等无力,致使患儿行走缓慢、易跌倒,登楼上坡困难,下蹲或跌倒后起立费劲;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步行时挺腹和骨盆摆动呈“鸭步”样步态;仰卧起立时,必须先翻身与俯卧,以双手撑地再扶撑于双膝上,然后慢慢起立。 王承峰副主任医师介绍,患儿会患病,是因母亲带有基因,遗传给女孩,就表现为隐形基因,多数不会发病;而遗传给男孩,就会成为显性基因而发病。小团团的肌肉功能会随着病情发展和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差,直至失去四肢正常的活动功能,而最后多数患者会在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或脏器并发感染而出现生命危险。王承峰提醒,对于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族史的备孕女性,预防本病的惟一有效手段是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 儿科 李政 / 吴志 报道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