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

神经内科 (共31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作为北京医院重点科室,长期承担着北京医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及高干领导的保健工作。全科医务人员78人,其中医师34人,主任医师(教授)2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医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及在读研究生共23人)。护士37人,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占40%,护龄10年以上的占59%。技术员:7人。

技术特色及创新能力

科室目前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2项,承担省部级课题4项。科室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出版了专著多篇。1962年在王新德教授倡导下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脑血管疾病》专著,并于1985年出版了第二版;1990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老年神经病学》;2000年在他的倡导下,组织全国顶级专家编写了被誉为神经病学百科全书的21卷的《神经病学》大型参考书,并担任总主编,该系列书籍于2008年全部出齐;2007年出版了《实用临床神经病学》;2008年又主编出版了《现代神经病学》。许贤豪教授2000年主编了《神经免疫学》、2003年主编了《肌无力-临床与基础》、2007年主编了《神经心理量表检测指南》等学术著作。

神经内科干部保健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承担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50年来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一些专家受中央政府委派出国为他国领导人会诊治疗,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为我国争了光。多次出国救治我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许多专家获得过中央保健委员会的嘉奖。

神经内科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及长学制(本硕博连读)学生的教学和临床带教工作,统招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神经内科是我国首批获得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的专业之一。每年为各级医院培训进修医师20余人。近年来承担及参加了国家及北京市“十五”攻关课题和十一五国家支撑课题。目前还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神经内科以老年神经疾病及神经免疫疾病为重点,同时开展各种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对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及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开设了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及重症肌无力、癫痫、抑郁及心理咨询、头痛和疑难病会诊等专科门诊。神经内科也是国家药理基地,承担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以及多项国内外临床试验。

神经内科的特色突出,重点研究方向:

帕金森及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病与锥体外系疾病诊疗中心由王新德教授于1995年建立,其学术研究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现研究中心由陈海波主任负责,由郑剑晖等知名专家组成,包括正高3位,副高2位,中、初级4位,在培研究生8位。中心人员积极向上,目前承担及参与各项课题3项,牵头及参与新药临床研究3项,发表文章70余篇。

神经免疫疾病与肌病:拥有神经免疫与肌病中心,该中心由国内外著名神经免疫专家许贤豪教授建立,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省部及国家课题多项,在国内神经免疫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神经科较大的病种。脑血管病的研究现由龚涛教授带领下,可开展经颅多普勒超声、血小板试验等检查项目,并与我院放射科、神经外科、核医学科积极开展科际间协作,为更多患者提供脑血管病方面的合理诊治。同时还建立有脑血管病患者资料数据库,有助于对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很好的完成一级和二级预防任务。

神经心理和痴呆:随着我国人群老龄化,该类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我科较早开展了神经心理和痴呆的诊治工作。现由医师、护士及技术员组成的医疗团队,能对临床相关疾病进行正确合理的诊治,并同老研所合作完成数项课题,现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2项,牵头参与新药临床研究4项。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月经期间下腹坠痛想大便的感觉
黄玉红
回答: 月经期间下腹坠痛伴随想大便的感觉通常是痛经或盆腔充血引起的正常生理现象,但也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主要有原发性痛经、盆腔充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诱因。 1、原发性痛经 前列腺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这种痉挛性疼痛可能放射至直肠区域,产生排便感。伴随症状包括腰骶部酸胀、恶心等。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钠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配合热敷下腹部有助于放松肌肉。 2、盆腔充血综合征 月经期盆腔血管扩张会使直肠周围压力增加,产生里急后重感。典型表现为晨起症状较轻而午后加重,可能伴有肛门坠胀。建议避免久坐久站,采用膝胸卧位缓解压迫,严重时需就医排除静脉曲张。 3、肠易激综合征 激素变化可能诱发肠道敏感,出现腹痛伴排便冲动但实际无便或排便不畅。症状多在进食后明显,可能交替出现腹泻便秘。可尝试低FODMAP饮食,必要时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4、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侵袭直肠子宫陷凹时,月经期病灶充血会刺激直肠,产生剧烈坠痛和频繁便意。可能伴随性交痛、不孕等症状。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选择包括地诺孕素片、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或病灶切除术。 5、盆腔炎性疾病 慢性盆腔炎症会导致直肠子宫陷凹粘连,月经期组织水肿加重牵扯痛。常见于既往有宫腔操作史者,可能伴有异常阴道分泌物。需完善妇科检查,急性期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甲硝唑片抗感染治疗。 月经期应注意保持腹部温暖,避免生冷饮食刺激肠道。每日适量饮用姜茶或热汤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轻柔按摩下腹部可缓解肌肉紧张。记录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若出现发热、异常出血或疼痛持续超过3天应及时就诊。平时加强盆底肌锻炼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少症状发作概率。 黄玉红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