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在国内率先施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

时间:2012-06-04 10:38 作者:复禾健康

       5月26日,第六届东方心脏病会议手术演播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在国内率先完成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在会议现场引起巨大轰动,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的评价。该项手术应用心脏导管技术,无需开胸,创口极小,为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特别是外科手术高危或禁忌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介绍,此次手术的 3 位患者均为男性,其中一位患者 47 岁,患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衰;一位患者 74 岁,外科 DAVID 术后,这两例患者虽然合并有重度二尖瓣反流,但由于病情重、合并多,已不能接受传统心外科手术;另一位患者 47 岁,二尖瓣脱垂,因惧怕外科手术的创伤性不愿接受外科手术。在著名心脏病专家、来自德国的 Kuck 教授协助下,葛均波教授以娴熟的技术顺利完成这 3 例手术,平均每例患者用时 2 个小时。术后所有患者二尖瓣反流明显减轻,左房压力明显减少,目前患者情况良好。

       葛均波教授指出,该手术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二尖瓣反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在美国每年有超过25万名患者诊断为二尖瓣反流,欧洲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相似。晚期心衰患者,大部分合并有二尖瓣反流。而大部分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患者,无论是功能性(相对性)还是器质性的(包括二尖瓣脱垂),均可使用MitraClip行TMVR术。

葛均波教授还介绍到,该手术较为安全,并发症少。人们起初比较担心的是Clip的脱落。但据Kuck教授介绍,全球已完成5000例MitraClip术,只有1例患者发生Clip脱落。由于Clip是异物,放置于体内可能形成血栓导致栓塞。术后需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1-3月。其他的并发症主要为房间隔穿刺相关的并发症。由于使用是股静脉录入途径,虽使用24F鞘管,局部血管并发症也比较少见。相对于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 TAVI ),此手术也更为安全,但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葛均波教授在国内率先完成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我国心脏介入史填写了新的篇章。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筛没过的原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唐筛没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年龄偏大、胎儿染色体异常、孕期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一种筛查方法。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染色体异常病史,如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唐筛结果可能显示高风险。建议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2、孕妇年龄偏大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龄孕妇唐筛高风险的概率较高,通常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会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绒毛取样、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 4、孕期感染 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影响唐筛指标的准确性。这些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问题。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检。 5、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等情况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问题。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功能。 唐筛只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依据。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低风险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建议唐筛未通过的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