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药剂科 (共5位医生)

科室简介

药剂科负责全院的药品供应工作;同时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师下临床,参与临床合理用药与接受药物咨询、院内制剂申报与生产、药物研究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工作,是医院最大的科室之一。

根据工作内容,整个科室分为药品供应、制剂生产、教学科研三大部门;拥有各级药剂人员102人(主任药师 1人;副主任药师 4人;主管药师 26人;药师 42人;药剂士 29人)、工人6人。

·药剂科的工作之重即为药品管理,要求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在保障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力争配发药品准确无误。

药品购销工作的相关制度与措施;药剂科药品采购管理的工作制度;药房配发药品避免处方差错防范措施;各配方部岗位职责制度;各药房关于精神药品、麻醉药品、贵重药品管理条例;关于药库药品收发、验收、储存保管、发放制度;药剂科内部领药、退货制度;制剂室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

·药品供应管理实行“二级管理”的模式,各部门必须月底盘点,统计,结算,结果上报科里与医院财务部门。

·药剂科实行药品的“二级管理”制度:即 药库药品管理为一级管理,各药房药品实行二级管理,部分以电脑网络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客观地为有关部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同时,坚持每月药品盘点和每日处方消耗金额的手工登统计工作,保证药品的管理效益。

由门诊药房(含急诊药房、高干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含留观药房、传染病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含输液供应中心)、药库组成;负责全院的药品配置与供应工作,年药品销售额在4~5亿之间;拥有各类药剂人员70余人。

药剂科实行药品的“三级管理”制度:即 药库药品管理为一级管理,各药房药品实行二级管理,各临床医疗活动中长备药品科室(如:放射科、麻醉科等)实行三级管理,药剂科各部门、各常备药品的临床科室必须月底盘点,统计,结算,结果上报医院财务部门。

中山医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药剂科的药品供应工作非常繁忙,承担这些工作的绝大多数是青年人,他们工作热情负责,积极主动,尽力使来到每一个窗口的患者满意而回,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因门、急诊窗口因工作出色,曾被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评为“上海市文明规范服务窗口”,门诊中药房曾在上海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服务竞赛活动中,被评为“青年文明窗口”等等。

在做好药品供应,以网络信息为管理基础开展各项工作,有效、客观地为有关部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的同时,还接受患者、护士、医师的药物咨询,给予安全使用药物的指导等,使药品供应工作向“保证供应、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方向迈进。

一个拥有2500平方米、完全按照GPP规范设计、建设,由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制剂、外用液体制剂、小容量注射剂、滴剂、膏霜剂、灭菌制剂等七个剂型生产区;中药提取、水处理、仓库、质检室等部门组成的新制剂楼可望今年完工,进入验收与使用。

投入使用后,可以满足全院临床医疗与科研的制剂供应,和全院各部门所需消毒剂的配制与发放。

制剂室目前拥有各类药剂人员近15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院制剂(室)有了长足的进步,2005年完成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要求的关于制剂质量上等级工作,目前已经拥有获得批准文号的各类制剂100多种,剂型10余种,其中多种制剂(三藤合剂、健心颗粒剂、消炎霜等)因其疗效确切而在患者中有极好的影响。

三藤片、抗敏3号袋泡剂两个制剂被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办列为新药开发项目,已经完成了临床验证。

2003年,一个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设计、建造完成,8月投入使用;2004年中起,开始为全院住院患者提供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液TPN的集中配制服务,临床用药错误与输液反应大大降低。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主要从事预防给药错误与防止因输液污染对患者造成伤害两方面工作。在这里,审核医生处方中药物配伍合理性、无菌药物配制成为工作重点,同时调剂、药物使用监测等工作同时开展,二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丰富了药学工作的内容,为药学服务与临床药物治疗的紧密结合,搭起了桥梁。

同时,利用配置中心完善的网络系统与住院患者药物使用信息,与质控中心联合,开展抗菌药物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