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医院

北京市海淀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召开深度合作融合发展首批临床科室沟通会

时间:2014-08-1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8月14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北医三院眼科大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两院深度合作融合发展首批临床科室沟通会。

  海淀医院院长兼北医三院副院长刘晓光、副院长兼北医三院医务处主任周洪柱、院长助理兼北医三院经营办主任周瑞、院长助理兼北医三院泌尿外科主任马潞林、院长助理兼北医三院消化科副主任丁士刚;北医三院院长乔杰、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金昌晓、党委副书记刘东明出席了此次沟通会。会议由北医三院院长助理兼干部保健处处长张福春主持。

  沟通会上,首先北医三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金昌晓介绍了海淀院区深度合作融合发展构想;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兼北医三院副院长刘晓光对海淀院区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筹备情况进行了介绍。随后两院的七个临床科室主任分别介绍了本科室合作的发展规划,并对前期融合发展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

  副院长周洪柱在讲话中表示,为促进两院融合发展,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北京市海淀医院合作共建协议中的合作目标即全面整合两院现有资源,共用优质医疗资源和科研教学平台,共建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全面提升两家医院的医疗技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能力为目标,三院将安排以上七个科室主任作为海淀院区科室学科带头人,负责扶持科室的学科建设、临床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最后,北医三院院长乔杰做了总结性发言,表示首先感谢两院的努力与付出。在今后的深度合作融合发展过程中,三院将给予全力支持,秉着让双方各自学科得到发展,各自利益得到发展的原则,尽快启动此项工作,在发展中进行调整,让各方都能看到满意效果。

  参加此次沟通会的还有北医三院教育处主任曾辉、医务处副主任胥雪冬、风湿免疫科主任刘湘源、消化科主任周丽雅、急诊科主任郑亚安、心外科主任万峰、康复科主任周谋望、眼科主任马志中;海淀医院院办主任武海萍、医务科主任谢志毅、护理部主任梁红艳、人事科主任刘梦清、信息主管领导兼医保办主任戴轶、经管办主任应飞凤、门办主任曾如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新颜、风湿免疫科主任张舸、消化内科主任胡继春、康复医学科主任佟帅、泌尿外科主任薛建、眼科主任吉昂、心外科主治医师崔鹏。

医院动态

更多 >

TCD---古老的检查 崭新的应用

自1982年以来,TCD发展至今已成为神经内科脑血管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在判断颅内动脉狭窄及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避免迟发脑缺血发生方面功不可没。虽然MRA、CTA、DSA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TCD仍以其操作方便、廉价、无创、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强等优势成为临床上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神经内科自开展科内的TCD 检查以来,发挥了TCD检查独特的优势。未来若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下面介绍神经内科独特的TCD检查项目: 1.栓子监测:适用于①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诊断,指导急性期治疗;②发现常规检查中无法发现的微栓子信号,指导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③协助判断栓子来源,有助于脑卒中病因学的诊断;④用于评价动静脉溶栓效果;⑤用于CEA和CAS围手术期监测、心脏疾病术中监测、预测高灌注;⑥通过监测脂肪栓子信号预测骨折后的颅内血管栓塞,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的共识指出:长骨骨折患者术前有必要行TCD栓子监测及TCD发泡实验。 2.发泡实验:大样本临床试验证实,TCD在判断心脏异常右向左分流方面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经食道超声,并获得国内外业内专家的广泛认可,利用发泡试验可以为部分隐源性脑卒中找到病因;另外研究还发现部分先兆偏头痛的病因也源于心脏的右向左分流。因此,发泡试验已经成为神经内科重要的检查手段。目前神经内科已经应用此技术为部分患者确定了病因。 3.判断脑死亡:早在1998年世界神经科联盟脑死亡神经超声组正式发表国际TCD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即利用TCD对脑血流变化的监测提前预知脑死亡发生、预测临终状态,为医生提供评估手段,有利于危重症患者治疗方向的选择。 4. TCD治疗方面探讨:研究者正在探索由TCD单纯检查向治疗方面的转化,2013年《Stroke》上的文章报道静脉rt-PA+高频TCD溶栓,现已成功完成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如今已经大大拓宽了TCD的临床应用范围,在传统应用基础上开发的新项目已经成为某些疾病必要的诊治手段,相信经过神经内科从事TCD技术的医护人员不懈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这项古老的技术定会焕发青春,成为患者更便捷的诊断手段和更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也会成为海淀医院相关科室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的好帮手。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人流后饮食注意什么
冷启刚
回答: 人流后饮食需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避免生冷刺激食物,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铁元素及维生素。主要有选择易消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增加铁元素摄入、避免生冷刺激、适量补充维生素等注意事项。 1、易消化食物 术后胃肠功能较弱,建议选择小米粥、软面条、蒸蛋等易消化食物,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油炸、烧烤等油腻食物,减少腹胀风险。可少量多餐,每日进食量控制在5-6次,每次不宜过饱。 2、优质蛋白补充 适量摄入鱼肉、鸡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每日蛋白摄入量可略高于平常,但需避免过量。烹饪方式以清蒸、水煮为主,减少油脂摄入。 3、铁元素摄入 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富含铁元素食物可帮助改善术后贫血。建议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橙子,促进铁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食,以免影响铁质吸收。 4、忌生冷刺激 术后两周内避免生冷食物如刺身、冰饮,减少子宫收缩疼痛风险。辛辣调料、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加重出血,需严格禁忌。所有食材需彻底加热,保证饮食卫生。 5、维生素补充 新鲜蔬菜水果可提供维生素C、B族维生素,帮助提升免疫力。西蓝花、猕猴桃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建议每日摄入。深色蔬菜水果需占每日蔬果总量一半以上。 术后1周内建议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1-2次。2周内禁止盆浴、游泳及性生活,防止感染。如出现发热、持续腹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及时就医复查。术后1个月需返院复查超声,确认子宫恢复情况。恢复期保持情绪稳定,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有助于身体机能修复。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