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医院

总院技术支持援助凯旋院区 成功抢救一例肝癌患者

时间:2011-08-18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七.一”前夕,我院凯旋院区综合外科收治了一名肝癌患者。在总院技术全力支援下,把这名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这次联合抢救工作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分院的医护队伍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当时,这名患者经过术前充分准备,于2011年6月24日在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第四日,患者自行到洗手间蹲位大便后发现腹腔引流管有血性液体持续流出,经对症、止血、输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保守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综合外科曹春远主任组织相关人员会诊、讨论,考虑腹腔内有持续性出血,应立即行二次手术。术中发现右肝三角韧带及冠状韧带游离处下缘及胆囊床广泛渗血,手术结束拔除气管插管后,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给院区领导,经院区领导同意,曹春远主任立即联系总院相关科室协助诊治。总院麻醉科姜春浩主任、ICU王永杰主任均第一时间从家里赶到凯旋院区手术室,经会诊后病人被明确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决定立即给予上呼吸机加压辅助呼吸,改善血氧。因患者病情十分危重,无法进行搬运转入总院ICU,故决定在手术室成立一个临时ICU病房。在院区医护部的组织协调下,在姜春浩主任、王永杰主任的亲自指导下,曹春远主任立即组织凯旋院区麻醉科、手术室、综合内科、综合外科的相关医生和护士组成了临时的抢救小组,开始了紧张而有序,夜以继日的抢救工作。面对这突发的情况,综合外科曹春远主任、吕晶护士长,沉着、冷静,为了保证病人的抢救以及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的开展,将综合外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临时分成两个小组,一组负责疗区的工作(主要由杨震副主任医师负责),一组负责抢救小组的工作(主要由马震副主任医师负责),并由曹春远主任负责总协调。手术室、麻醉科也为此做出了应急调整,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李琦也24小时陪同监护,随时待命,应对新情况。综合内科呼吸专科的孙伟红主任,王汉杰主治医师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抢救工作,第二天还要回到科里继续疗区工作,但他们却毫无怨言。总院姜春浩主任、王永杰主任更是每天都要早早地来到院区监护室,指导抢救后再回到总院正常上班工作,晚上又利用自己休息时间来到凯旋院区工作到半夜才离开。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终于在第二次手术后的第五天,病人的各项指标都基本恢复了正常,脱离了呼吸机,并于第六日转回疗区病房。 

医院动态

更多 >

小儿先心病不可怕 介入治疗显神通??省医院心内科为2岁先心病患儿做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获得成功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例。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前,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为一名2岁先心病患儿海娇,做了心脏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手术获得成功。 海娇的父亲对记者说:“我们是吉林省长岭县三县堡乡的农民,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经常感冒,总说胸口疼不舒服,晚上睡觉还总爱闹人,前段时间我们在县医院检查后,诊断出是先心病,县医院说到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做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我们就来到省医院进行治疗了。现在我家孩子手术已经四天了,恢复的非常好,睡觉也踏实了,以前医生听心脏有杂音,现在听杂音也没了。 心内科一病区张广成医生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名年龄只有2岁,体重仅10公斤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心病,如果孩子不做手术会反复的肺内感染,生长发育受影响,如果延期治疗很难活过30岁。过去对先心病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现在我们运用介入手术的方法,在X射线引导下由介入导管通过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经股静脉通过肺动脉及未闭的动脉导管到达降主动脉,送入合适的封堵伞,封堵动脉导管,这样就可以治愈先心病。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它扩大了医生的视野,我们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近三年我们运用介入技术已经成功的为三百余名先心病患儿做了介入手术,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个月,体重只有7公斤”。 张医生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经常感冒、喂奶困难或拒绝食物、呛咳、多汗、发育迟缓时,应高度警惕先心病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发现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梦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膝盖摔破皮化脓怎么办
陈腊梅
回答: 膝盖摔破皮化脓可通过清洁消毒、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膝盖摔破皮化脓通常由细菌感染、伤口处理不当、免疫力低下、局部受压摩擦、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清洁消毒 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溶液冲洗伤口,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每日重复进行2-3次,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使用酒精直接刺激伤口,可能延缓愈合。清洁后可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防止二次污染。家长需注意儿童伤口不可抓挠。 2、外用药物 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菌药膏。这些药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涂抹前需先清洁创面,薄层均匀涂抹。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糖尿病患者使用需加强血糖监测。 3、口服药物 感染严重时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克拉霉素片等抗生素。这些药物可治疗由链球菌等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用药期间禁止饮酒,需完成全程治疗。老年患者用药需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 采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日1-2次。照射时保持适当间距,避免烫伤。紫外线照射可辅助杀菌,但需专业人员操作。治疗期间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手术治疗 形成较大脓肿时需行切开引流术,清除脓腔并放置引流条。术后每日换药至创面清洁。深部感染可能需清创术去除坏死组织。糖尿病患者术后需严格控制血糖。所有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日常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愈合。出现发热、红肿扩散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特别关注伤口愈合情况。恢复期间避免游泳等接触污染水源的活动。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