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医院

我院耳鼻喉科成功开展首例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

时间:2012-03-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近日,我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汤勇在眼科副主任支洪峰的协助下,成功完成首例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这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仅填补了之前的空白,也为此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标志着我院耳鼻喉科鼻内窥镜技术更加成熟,再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患者女性,60岁,左眼溢脓、溢泪10余年,在当地医院经多种方法治疗后均无效果,来我院就医,在眼科协助下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右侧慢性泪囊炎。耳鼻喉科经相关论证和充分准备后,决定采用鼻内镜下手术。2011年12月21日由汤勇副主任、支洪峰副主任、马喜菠医师、燕洪涛医师协作完成了我院首例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开放术。术后冲洗泪道通畅,病人溢脓、溢泪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非常满意。达到手术预期效果,该患者在进一步随访中。

  据了解,慢性泪囊炎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鼻泪管阻塞引起,患者长期溢脓、溢泪,痛苦大,影响社会活动交流,解除其阻塞症状,就能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以往常采用泪道冲洗或泪道激光治疗,时间长,疗效不确切。传统手术方式为鼻腔泪囊吻合术,其手术存有操作复杂、术中出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面部易遗留瘢痕、吻合口纤维化等缺陷,特别是年轻患者难接受。许多研究者对其术式进行不断的改良,寻求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例如逆行插管术、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硅胶植管、KTP激光治疗等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部分病例疗效仍不够理想。经鼻内镜行鼻腔泪囊开放术视野清晰、定位准确、术后疗效好,具有不影响美观、组织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同期可处理鼻腔病变、治愈率高等优点,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避免了面部疤痕,满足了患者对美容的需求,尤其是青年女性更加愿意接受。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该手术主要适应早期的泪囊炎及泪囊粘液囊肿、泪囊脓肿、不愿摘除泪囊或置管术后再次流泪患者、长期溢泪溢脓患者、疤痕体质者、不愿接受传统手术影响美观者、60岁以上老龄人、担心术后眼睑和面部肿胀严重者等。

  我院耳鼻喉科拥有美国产STORZE鼻内窥镜及工作站等完整设备,开展鼻内镜下鼻腔疾病的治疗已10多年,技术熟练,同时手术医师具有在国内、外医院专科学习经验,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的成功开展,一定会为更多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带来福音。 

医院动态

更多 >

小儿先心病不可怕 介入治疗显神通??省医院心内科为2岁先心病患儿做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获得成功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例。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前,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为一名2岁先心病患儿海娇,做了心脏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手术获得成功。 海娇的父亲对记者说:“我们是吉林省长岭县三县堡乡的农民,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经常感冒,总说胸口疼不舒服,晚上睡觉还总爱闹人,前段时间我们在县医院检查后,诊断出是先心病,县医院说到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做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我们就来到省医院进行治疗了。现在我家孩子手术已经四天了,恢复的非常好,睡觉也踏实了,以前医生听心脏有杂音,现在听杂音也没了。 心内科一病区张广成医生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名年龄只有2岁,体重仅10公斤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心病,如果孩子不做手术会反复的肺内感染,生长发育受影响,如果延期治疗很难活过30岁。过去对先心病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现在我们运用介入手术的方法,在X射线引导下由介入导管通过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经股静脉通过肺动脉及未闭的动脉导管到达降主动脉,送入合适的封堵伞,封堵动脉导管,这样就可以治愈先心病。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它扩大了医生的视野,我们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近三年我们运用介入技术已经成功的为三百余名先心病患儿做了介入手术,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个月,体重只有7公斤”。 张医生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经常感冒、喂奶困难或拒绝食物、呛咳、多汗、发育迟缓时,应高度警惕先心病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发现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梦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