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共11位医生)

科室简介

内分泌科一疗区总计有医务人员31人,其中医生12人(含正高级2人、副高级2人),博士1人、硕士6人。科主任孙亚东: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系“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吉林省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糖尿病学会常务委员、吉林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专家、《吉林医学》杂志审稿专家、吉林省及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吉林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库专家”。科室开放床位75张,拥有MetronMed胰岛素泵、DANA胰岛素泵、H-TRON胰岛素泵、Deltec胰岛素泵计25台,雷兰动态血糖监测系统4套,英国亨特立神经病变检测仪1台,德国拜安捷血糖监测仪10台,全身血液循环机1台,糖尿病治疗仪1台。重点开展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诊治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特别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对其他内分泌代谢性常见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肾上腺疾病(阿狄森氏病、库欣综合征)、垂体性疾病(垂体瘤、席汉氏综合征)以及痛风(高尿酸血症)等的诊治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科室学术氛围浓厚,近年来开展临床新技术3项、承担省科技厅中标课题4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总计经费33万元),共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疗区是我省组建最早的科室之一。现设编制31名,主任医师2名(专家),副主任医师2名(专家),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2名,护士10名,设有病床60张。内分泌科一疗区在普及了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包括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设有3个医疗组:

1. 糖尿病大血管组:主要诊治糖尿病足,内分泌二疗区派选1名医生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专门进修糖尿病足的诊治,现科室开展工作三年余,收到良好效果。

2. 糖尿病小血管组:主要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治疗。

3. 腺体组:主要诊治垂体---下丘脑、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及性腺等疾病,内分泌二疗区已选派1名医生到韩国进修学习1年,现科室开展工作三年余。

多年来全科医护人员通过刻苦钻研,使内分泌科在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腺体病、尿崩症、痛风、骨质疏松及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糖尿病足专科治疗,填补了省内空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为截肢的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为目前棘手的一个临床难题。内分泌科专门派一名有经验的医生到北京糖尿病足治疗权威机构学习,学成归来后带动全科医生深入研究糖尿病足治疗,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治愈了一大批糖尿病足患者,大大降低了因糖尿病足所致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致残、致死率,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同时在吉林省首家开展了根据胰岛功能水平指导糖尿病的治疗,并配合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及连续血糖监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中药、足底按摩等,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我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治病救人的宗旨,将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医疗实践当中。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小儿先心病不可怕 介入治疗显神通??省医院心内科为2岁先心病患儿做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获得成功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例。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前,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为一名2岁先心病患儿海娇,做了心脏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手术获得成功。 海娇的父亲对记者说:“我们是吉林省长岭县三县堡乡的农民,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经常感冒,总说胸口疼不舒服,晚上睡觉还总爱闹人,前段时间我们在县医院检查后,诊断出是先心病,县医院说到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做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我们就来到省医院进行治疗了。现在我家孩子手术已经四天了,恢复的非常好,睡觉也踏实了,以前医生听心脏有杂音,现在听杂音也没了。 心内科一病区张广成医生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名年龄只有2岁,体重仅10公斤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心病,如果孩子不做手术会反复的肺内感染,生长发育受影响,如果延期治疗很难活过30岁。过去对先心病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现在我们运用介入手术的方法,在X射线引导下由介入导管通过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经股静脉通过肺动脉及未闭的动脉导管到达降主动脉,送入合适的封堵伞,封堵动脉导管,这样就可以治愈先心病。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它扩大了医生的视野,我们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近三年我们运用介入技术已经成功的为三百余名先心病患儿做了介入手术,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个月,体重只有7公斤”。 张医生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经常感冒、喂奶困难或拒绝食物、呛咳、多汗、发育迟缓时,应高度警惕先心病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发现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梦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刮疣治疗是怎样治疗的
王志新
回答: 刮疣治疗通常采用物理清除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电灼治疗、手术切除及外用药物等。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赘生物,需根据疣体类型、大小及部位选择个体化方案。 一、冷冻治疗 冷冻治疗通过液氮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适用于寻常疣、跖疣等表浅疣体。治疗时可能伴随短暂疼痛,需重复进行2-3次,间隔2-3周。治疗后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色素沉着,需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感染。冷冻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但深部疣体可能需配合其他疗法。 二、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利用二氧化碳激光气化疣体组织,适用于甲周疣、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疣。治疗精准度高且出血少,但可能遗留浅表瘢痕。术后需涂抹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水直至结痂脱落。激光治疗对HPV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复发概率较低。 三、电灼治疗 电灼治疗通过高频电流烧灼疣体基底部,适用于带蒂疣或较大疣体。治疗时需局部麻醉,术后形成焦痂需自然脱落。可能产生暂时性色素减退,瘢痕体质者慎用。电灼可彻底清除可见疣体,但需配合干扰素凝胶等药物降低复发风险。 四、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巨型疣或疑似恶变疣体。采用梭形切口完整剥离疣体并缝合,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性质。需定期换药并使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拆线后可能需加压包扎防止瘢痕增生。手术能一次性解决病灶,但创伤较大且可能影响局部功能。 五、外用药物 外用药物如水杨酸软膏、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适用于儿童或面部细小疣体。药物通过腐蚀或免疫调节作用促使疣体脱落,需持续使用4-8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红肿,应避开正常皮肤涂抹。药物疗法痛苦小但疗程长,需配合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疣治疗后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病毒扩散。建议加强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功能。穿透气鞋袜防止足部疣复发,性接触传播型疣应伴侣同治。若疣体反复发作或短期内增多,需排查免疫缺陷疾病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