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医院

心脏外科 (共7位医生)

科室简介

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始建于1976年,是当时国内省级医院成立心脏外科最早的医院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心脏外科已发展成为国内享有盛名,临床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身的心外专科。目前,科内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均为吉林省专科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其中硕士2人。吉林省人民医院为东北三省第一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正式挂牌协作医院,定期有阜外医院的专家在院出诊及时解决疑难心脏病及手术;心脏外科同时还与南京鼓楼医院形成共建心脏外科联合病房,可定期请专家来院手术。科内医护人员、体外循环师及麻醉师均经北京阜外医院专科培训进修。

心脏外科现每年完成心脏手术百余例。手术范围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等。先天性心病有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结扎、缝合术,法络氏三联、四联症根治术,心内膜垫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佛氏窦瘤破裂修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多瓣膜替换及瓣膜成形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是近几年先后为百余位冠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或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中年龄最长者为78岁。还为需要冠脉搭桥并同时行瓣膜替换及心脏黏液瘤摘除的病人成功的实施了手术,在冠脉搭桥手术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功率达96%。另外,还开展心脏肿瘤摘除术;马凡综合征根治术;升主动脉瘤带瓣管道人工血管置换及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弓置换等手术。对有疑难的心脏病,心脏外科与心脏内科共同诊治,同期可解决心外科及心内科问题,以减少病人重复治疗及住院的次数。

心脏外科有百级手术间、进口呼吸机、监护仪、体外循环机、麻醉机、除颤器、起搏器、微量输液泵等先进设备。近5年,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近十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心脏外科全体同志愿以精湛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优良的环境,奉献于心脏病患者,请记住: 心脏手术莫远走,省医院为您解忧愁。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小儿先心病不可怕 介入治疗显神通??省医院心内科为2岁先心病患儿做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获得成功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例。是我国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前,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为一名2岁先心病患儿海娇,做了心脏微创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手术获得成功。 海娇的父亲对记者说:“我们是吉林省长岭县三县堡乡的农民,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经常感冒,总说胸口疼不舒服,晚上睡觉还总爱闹人,前段时间我们在县医院检查后,诊断出是先心病,县医院说到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病中心做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我们就来到省医院进行治疗了。现在我家孩子手术已经四天了,恢复的非常好,睡觉也踏实了,以前医生听心脏有杂音,现在听杂音也没了。 心内科一病区张广成医生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名年龄只有2岁,体重仅10公斤患有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心病,如果孩子不做手术会反复的肺内感染,生长发育受影响,如果延期治疗很难活过30岁。过去对先心病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慢。现在我们运用介入手术的方法,在X射线引导下由介入导管通过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经股静脉通过肺动脉及未闭的动脉导管到达降主动脉,送入合适的封堵伞,封堵动脉导管,这样就可以治愈先心病。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它扩大了医生的视野,我们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近三年我们运用介入技术已经成功的为三百余名先心病患儿做了介入手术,其中年龄最小的仅8个月,体重只有7公斤”。 张医生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心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经常感冒、喂奶困难或拒绝食物、呛咳、多汗、发育迟缓时,应高度警惕先心病的可能性,及时到医院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发现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梦晗)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孕妇羊水多是什么原因
冷启刚
回答: 孕妇羊水多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畸形、多胎妊娠、母体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羊水过多通常表现为子宫增大过快、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 1.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导致胎儿血糖升高,引发渗透性利尿作用,使胎儿排尿量增加,进而导致羊水过多。孕妇需通过血糖监测和饮食控制管理血糖水平,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治疗。伴随症状可能包括多饮、多尿、体重增长过快等。 2. 胎儿畸形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或消化道发育异常可能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减少羊水吸收,从而引起羊水过多。常见相关畸形包括无脑儿、食管闭锁等。需通过超声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胎儿情况决定是否需终止妊娠或产后手术治疗。 3. 多胎妊娠 双胎或多胎妊娠时,胎盘面积增大和多个胎儿排尿会导致羊水总量增加。孕妇需增加产检频率,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可能伴随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需注意卧床休息和营养补充。 4. 母体感染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宫内感染可能影响胎儿吞咽功能或肾脏发育,导致羊水过多。孕妇应避免接触传染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确诊后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 5. 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绒毛血管瘤或胎盘过大可能增加胎儿血液循环量,促使胎儿排尿增多。需通过超声检查评估胎盘情况,严重时需提前终止妊娠。可能伴随胎儿生长受限、胎动减少等症状,需加强胎心监护。 孕妇发现羊水过多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氧,每日记录胎动情况。饮食上需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和胎心监护,若出现宫缩频繁、阴道流液等异常需立即就医。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服用利尿药物。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