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众志成城筑牢防线:全院齐动员应对埃博拉出血热

时间:2014-08-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3月以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先后发生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截至8月20日,感染者死亡人数已超过1350人,死亡率可高达90%。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杉院长和陈红书记的带领下,医院高度重视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全院上下团结一致,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筑牢人民健康防线

  埃博拉疫情发生后,院长书记在党政联席会上布置工作,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埃博拉出血热的有关防控工作,随后在院周会上向全院通报。医院党院办、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办公室、总务处、保卫处、急诊科、感染科等各职能处室和相关临床科室全力配合,积极展开相应工作。

  医务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科学防治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应对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及工作流程紧急制定出台,让埃博拉疫情的防控有章可循。护理部安排各个科室紧急组建护理应急小组,安排应急小组护士长参加医院培训,在护士中间加强对病毒预防措施及加强防护的宣传。药剂科根据医院应急预案要求,迅速核对药物目录,进行药品库存盘点以及罗库溴铵等专药购买,安排专人负责药品订购、接收和存放工作急诊科按照医院要求,如发现埃博拉病毒或者其他传染病,将开辟位于急诊老监护区以及北门平房内的第二诊区,保证具有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并配备了床位、监护仪、医生工作站等专业设备。

  2014年8月14日,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办公室组织了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演练。先后在急诊科、感染科及儿科门诊,重点检查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执行情况、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后医院的应急疫情处理能力以及感染科第二诊区设置情况及物资储备情况。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解决。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预警识别能力及各部门行动协调能力,熟悉了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工作流程,提高了我院工作人员对疫情的快速响应及应急疫情处置的能力。

  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完成,防患于未然,尽最大可能维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援非医疗队火速集结

  医学救助和爱心没有国界。按照国家卫计委的整体部署,北京市组建多支医疗队,参与指导西非的埃博拉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短短几十分钟之内,就组建起由两位副主任医师级别的危急重症救治专家和三位危重症护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组成的赴几内亚抗击埃博拉病毒医疗队。

  呼吸科穆新林副主任医师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工作。急诊科曹宝平副主任医师在急重症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主动请缨加入医疗队。杨艟舸护士长和王婷李璐两名主管护师,长期工作在监护病房拥有丰富的护理经验和过硬的基本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赴几内亚医疗队员们随时待命,准备出发。

  让出征战士无后顾之忧

  由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多种途径传播,因此防护非常重要。感染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经过调研和专业角度的分析,咨询有援非经验的兄弟医院,针对非洲一些常见流行病如伤寒、疟疾、感染性腹泻、登革热等提供防护,从控感的角度出发,为医疗队提供防护物资的清单。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控物资、传染病防控用药、以及与防护相关的生活物品等,甚至连蚊帐、胶鞋等都细致地列入了物资清单中。总务处供应科严格按照清单准备后援物资。物资中既包括常规的防护用品如一次性口罩、医用硅胶手套等,还包括了平时不常用的防护服、N95口罩等,还有队员的食品、水、衣物等生活用品装备,细到指甲刀、手电都一应俱全。

  全员培训埃博拉不再神秘

  为在医务人员中普及并全面了解埃博拉出血热的相关相关诊疗、上报、防护知识,2014年8月14日,医务处护理部、感染管理办公室组织全院临床、医技科室的门诊大组长、住院总医师及护士长进行培训。

  在培训会上,相继解读了《埃博拉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诊疗知识》、《疫情报告流程及处理》、《医务人员防护知识》、《医院感染防控方案》等知识。培训要求各位临床骨干医生回科后将所有医师包括本院医师、进修医师及研究生、实习学生认真培训到位,认真掌握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史和诊断标准,及时发现、隔离病例,及时上报疫情。

  培训后,大家反映热烈,觉得此次培训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切合临床实际应用。医务处还将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埃博拉出血热培训课件、传染病信息通报等信息上传至医院网站,方便全院医务人员阅读学习。

  在医院领导的重视和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人民医院正在全力做好准备,应对博拉出血热,全体人民人众志成城守护人民健康。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