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护士的故事】感受温暖

时间:2014-07-25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座右铭】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2014年3月的一个下午,北京市怀柔区某地发生持刀伤人事件,6人死亡,多人受伤。事发第二天,脊柱科收治了一名事件受害者,8岁男孩徐向东。他被诊断为脊髓损伤伴截瘫。

  男孩全身多处刀伤,更严重的是脊髓损伤带来的剧烈疼痛和瘫痪,让他痛苦的煎熬着,哭着。这么年轻的生命,正是孩童时期懵懂的年纪,还没有懂得什么是爱和被爱,还没有体会什么是温暖,却只能终身与床椅为伴了。他的妈妈也因此次事件身体受到重创,全身多个脏器受到刀刺伤,在重症监护室始终未脱离危险。在场的每位医生、护士、还有他的家人无不为之遗憾、感叹,甚至落泪。

  为了可以使他尽快好起来,刘名名竭尽所能的帮助他。治疗过程中,定时为他翻身、拍背,给予气垫床护理,密切观察骨隆突处皮肤状况,避免压疮的发生;鼓励他多饮水,避免尿路感染;协助他佩戴好足踝支具,避免足下垂的发生;告知他和家人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重要性……但刘名名认为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她一边鼓励他要坚强,要树立信心,一边安慰他的家人,希望他的家人可以给予他强大的社会心理支持。

  经过14天的治疗后,男孩不仅病情有所好转,精神上也明显比入院当天乐观了许多。他不再哭闹,眼神里多了一份坚毅。出院前,他的妈妈拖着欠安的身躯在床旁握着他的手,鼓励他。刘名名知道,这对母子定是有勇气面对将来的一切的。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可以恢复吗
王志新
回答: 假性自闭症孩子的症状通常可以恢复,通过科学干预和家庭支持可显著改善行为表现。假性自闭症多由环境刺激不足、教养方式不当或短期心理创伤等因素引起,与典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发育异常有本质区别。 1、环境调整 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缓解假性自闭症状。家长需减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增加亲子互动游戏,如积木搭建、绘本共读等结构化活动。保持家庭氛围和谐,避免频繁更换照料者或居住环境,逐步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2、行为干预 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技术可改善社交回避行为。家长需通过即时奖励强化孩子的眼神接触、简单指令回应等行为,采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辅助表达需求。每日安排15-20分钟地板时间游戏,跟随孩子兴趣引导互动,避免强迫性社交训练。 3、感统训练 针对感觉处理异常可进行专业感统康复。旋转秋千、触觉刷等前庭觉训练能改善注意力分散,平衡木、蹦床活动可调节肢体协调性。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光刺激的敏感程度,逐步脱敏训练每周3-4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 4、心理疏导 短期创伤事件引发的症状需心理治疗介入。游戏治疗能帮助孩子表达压抑情绪,沙盘治疗适用于语言受限者。家长需配合治疗师记录行为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焦虑情绪,防止二次心理伤害。 5、营养管理 均衡饮食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增加富含Omega-3的深海鱼类、维生素B族丰富的全谷物,限制精制糖和人工添加剂摄入。对存在挑食行为的孩子,家长需采用小份量多次供餐,将新食物与偏好食物混合过渡。 假性自闭症的干预需要家长保持耐心,建立稳定的日常活动流程,每天固定安排社交互动时间但不过度刺激。定期评估孩子对干预措施的反应,若3-6个月未见改善或出现自伤等严重行为,应及时寻求儿童精神科医生评估排除典型自闭症可能。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将孩子与其他儿童过度比较,关注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 王志新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