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风湿病科 (共17位医生)

科室简介

风湿病科成立于1979年,1994年进入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1999年进入“211工程”科研课题建设重点项目??医学免疫学的临床医学领域。2000年创建成为国内第一个现代化风湿病学研究所。2002年经上海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上海市风湿病学临床医学中心,同年进入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通过二十几年的建设,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本中心在国内外风湿病学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是中华风湿病学会的副主任单位,上海风湿病学会主任单位。学科带头人陈顺乐教授担任第10届亚太地区抗风湿病学会联盟主席、国际抗风湿病学会联盟常委、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国际顾问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本科现有临床医师22人(平均年龄35岁),正教授5名、副教授7名,其中包括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中青年医师中硕士以上学位16人,占80%。
  风湿病科近五年来在医教研方面亦取得了新的成绩。风湿病学科病房从原先的22张床位扩建至50张,中心成立了4个功能部门,即临床医疗、实验研究、快速诊断中心和康复中心,简称CRRR。收治病人数逐年增加,其中65.4%以上的住院病人为外省市及海外患者。门诊量也呈上升趋势,外地病人占50%以上,除祖国大陆外,还有部分病人来自英国、法国、土耳其、日本、印尼、美国和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地的患者。由于风湿病学临床医学中心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增长,门诊及住院病人中很多为其他省市的疑难和危重病人。通过我们应用先进的免疫基因学诊断方法和高度个体化治疗方案,严重疾病死亡率由8%下降到1.95%。为方便患者就诊,我科设立了独立的专科门诊,门诊面积显著扩大,就诊条件改善,设立全天候门诊。专家门诊次数明显增加,门诊量以每年20%速度递增。风湿病是内科中的边缘学科,临床研究常需多学科合作,因此创立“GROPEC”合作组,目标是联合风湿病相关学科,对世界性的疑难问题协作攻关和带动学科群的发展。已经与妇产科、放射科、骨科、儿科、内分泌科和心内科共同探讨合作课题。
  风湿病科获得多项科研基金资助,1999-2004年共申请课题18项,“红斑狼疮疾病相关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入选863课题,“16号染色体上狼疮发病相关基因研究”等4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级项目13项。5年共发表论文98篇,其中核心期刊:60篇,SCI收录6篇。“红斑狼疮Th细胞差异分化的分子基础及临床意义”获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和上海科技进步三等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和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已经出版《风湿病疑难问题》和即将出版《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风湿病学》三本参考书;已出版《Arthritis & Rheumatism》(中文版)和《关节炎之窗》、《乐博施知音》两本病友会杂志;五年来主办了一些全国性会议和国际会议:华夏风湿病会议(1999)、APLAR第九届风湿病学术会议(20000(陈顺乐教授任科学委员会主席)、中法风湿病学术研讨会(2001)、第一届上海风湿病学术会议(2002)和上海红斑狼疮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我科将在2004年10月召开“法中风湿病学术研讨会”,在11月将召开“中荷风湿病学术研讨会”,2004年5月申办2007年上海第八届国际红斑狼疮会议获得成功。
  风湿病科培养研究生40余名,五年来共培训来自全国各地进修医生百余名,成为风湿病学人才培训基地。我科还长期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相关研究机构保持长期课题交流合作。目前本学科在国际上被普遍认为是亚太地区SLE研究的领头单位和风湿病学研究有一定声望的学术机构。
  风湿病科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全科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曾被评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文明科室”,“仁济医院先进集体”,2001年“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首例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日前,由我院胆胰外科科主任王坚教授主刀,成功施行我院首例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一周后即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为男性,40岁,平时经常感觉右上腹胀痛。MRCP检查显示:胆总管明显扩张,最大直径可达3cm,诊断为I型胆总管囊肿。患者前往王坚教授门诊就医时,内心非常焦虑,对开腹手术充满恐惧,希望能够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手术实施者的手术技术和操作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王坚教授耐心地向患者解释了病情,并经过详细的病例讨论和术前论证后,接受了患者提出的微创手术要求。 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一般幼年期症状隐匿,成年后症状逐渐开始显现,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若不治疗极易癌变,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以开腹手术的方式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但若要完整切除胆总管囊肿,尤其是胰腺段囊肿,即使在开腹情况下也不是件易事,更别说是在操作空间狭小的腹腔镜下;而切除后的肝管空肠吻合则又是一大难点,由于吻合位置高,在全腔镜下进行吻合操作的技术难度极高,每一针缝合都需要十分精准,稍不小心就会撕脱胆管壁,导致吻合失败。因此,国内只有极少单位开展此项手术。虽然手术难度极大,但在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科室已有的技术条件后,王坚决定大胆尝试。在李可为、陈炜和陈涛等医师的密切配合下,凭借耐心、细心与爱心,运用娴熟的腹腔镜手术技术,完整切除了胆总管囊肿,并圆满完成了全腹腔镜下的肝管-空肠吻合和空肠-空肠吻合,成功地完成了我院历史上第一例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出血仅100ml。患者术后1天即下床活动,术后1周顺利康复出院。 微创是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Mayo Clinic的学习经历使王坚深知,只要操作精细、技术高超娴熟,腹腔镜下手术应该是无所不能的。以往腔镜手术有一个误区就是因操作视野狭小而尽可能避免缝合,但王坚坚持认为只有会缝合、敢缝合才是真正的腔镜手术。为此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模拟器以及猪等动物上的缝合训练。由于胆胰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高难度,胆胰微创在世界上还属于起步阶段,我院新成立的胆胰外科在王坚教授的带领下,勇于挑战手术难度,积极发展胆胰微创技术,已成功开展全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脾切除、肝叶切除等高难度手术。目前全科正以“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理念和争创国内一流胆胰外科的勇气,去努力开拓胆胰外科微创化的发展道路。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