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风湿免疫科 (共23位医生)

科室简介
风湿免疫科始建于1995年,经过15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学术力量和良好的学术梯队。目前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权威、实力最强、诊疗水平最高的风湿病诊疗中心,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技术追上国际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西部地区风湿病专业率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也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基地。
  风湿免疫科作为四川省重点学科,以四川省医学会风湿病学会主任委员刘毅教授为学术总带头人,林懋贤、杨南萍、刘钢、石桂秀教授为学术骨干,建立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物靶向治疗等研究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有医师20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讲师)11名,护士22名,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7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4人。骨干医师由博士、硕士等中青年专家组成,富有开拓敬业精神。现有开放床位84张,年门诊量约6.6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2500人次,居全国之冠。
  风湿免疫科主要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痛风、感染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血管炎等风湿性疾病。近年来,科室对风湿病的传统经典治疗进行了临床规范化,使诊疗流程更加完备,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同时还引进多项先进的诊疗技术,其中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的生物靶向治疗,难治性风湿病的免疫吸附治疗,高频超声、核磁共振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以及即将开展的细胞生物治疗使疑难危重风湿病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风湿免疫科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学科研究项目50余项。近年来,风湿免疫科在各级医疗专业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呈上升趋势,近5年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主编及正在编篡风湿免疫专业书籍多本,具备较强的基础及临床科研实力。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高危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医疗团队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高风险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儿为来自云南的一名9岁男孩,发现“血压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一年余,已在省外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极大,经介绍转诊入我院小儿外科治疗。 入院后查患儿血清去钾肾上腺素高达45793ng/L,据查目前尚无如此高水平去钾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同时患儿存在明显的活动后心累气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左心为主;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EF:28 %)。术前经小儿外科、麻醉科及华西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会诊,均认为患儿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因肿瘤内分泌功能强大及病程较长等因素,现患儿伴有可能系儿茶酚胺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有高度死亡风险;目前只有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才能缓解患儿病情,挽救其生命。 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治疗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黄鲁刚教授医疗组、麻醉科刘斌主任和杜斌医生、小儿ICU赖巍医生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该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现临床症状已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已逐步趋于正常,于近日临床康复出院。 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完成,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预案讨论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使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治疗,也进一步凸显了我院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地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宝宝身上起水疱是怎么回事
聂小娟
回答: 宝宝身上起水疱可能由蚊虫叮咬、接触性皮炎、水痘、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护理、抗感染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处理。 1、蚊虫叮咬 蚊虫叮咬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常伴有红肿、瘙痒。蚊虫叮咬后,毒液刺激皮肤引发炎症反应。家长需保持宝宝皮肤清洁,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缓解症状。 2、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出现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疱、瘙痒。常见过敏原有洗涤剂、植物汁液等。家长需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可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氯雷他定糖浆等药物。 3、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初期表现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水疱,伴有发热、乏力。水痘具有传染性,家长需隔离患儿,剪短指甲防止抓破水疱,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颗粒、泛昔洛韦片、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等抗病毒药物。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可能伴有发热、食欲不振。家长需注意宝宝口腔护理,给予流质饮食,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利巴韦林颗粒、康复新液等药物,重症需住院治疗。 5、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引起,表现为咽部充血、散在疱疹,伴有高热、拒食。家长需监测体温,少量多次喂水,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退热,配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 家长需每日检查宝宝皮肤状况,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水疱。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患病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玩具餐具需每日消毒。若水疱破溃出现脓液、宝宝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须立即就医。恢复期注意观察有无新发皮疹,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