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胰腺外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是全国重点学科、卫生部重点学科。肝胆胰外科诊治范围包括肝脏、胆道、胰腺、十二指肠及腹膜后肿瘤等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腹腔镜外科诊治,并负责相关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

肝胆胰外科共有医师11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多位医师先后在美国、日本、瑞士、德国等著名大学留学或研修。护理人员共28人,包括主管护师4人,护师1人,本科学历1人。

肝胆胰外科所含专业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新疗法,包括肝脏移植(尸肝移植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终末期肝病患者获得了新生;复杂肝癌切除术、肝尾叶肿瘤累及第二、三肝门切除,肝癌行海扶刀(超声聚焦)治疗、射频治疗、介入治疗、I125粒子植入等综合治疗,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利用CUSA不阻断入肝血流的切肝技术,极大地减低了肝脏手术的并发症;率先开展了术中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大大提高了肝癌的切除率。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新方法等新的理念,并成为同行业诊治的规范,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在胰腺癌和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治疗具有较高的水平;开展了复杂的胰头癌根治术和胰体尾癌根治性切除术;开展区域化疗和I125胰腺植入放疗,提高了药物对肿瘤的靶向杀伤效应,减少了副作用,有效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慢性胰腺炎外科治疗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钩突切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等新型手术,是中华外科学会颁布的治疗指南的执笔单位。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胰腺移植中心,成功开展了胰肾联合移植术,使一些晚期糖尿病患者获得新生。腹腔镜外科开展了腹腔镜脾脏切除术、门奇断流术、肝叶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囊肿去顶减压术、肝脓肿切开引流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腔镜下联合胸外科行食管贲门肌层切开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以及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等,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肝胆胰外科有卫生部肝胆胰疾病研究室,为国家重点学科。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4项,成都科技进步成果奖2项。主编、参编专著:《肝脏外科》、《现代肝脏移植学》、《急性胰腺炎》《实用普通外科手术学》、《活体肝脏移植》等,每年发表专业论文约30余篇。现有国家、省部级、学校科研项目约10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肝胆胰外科承担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临床医学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留学生及护理专业的教学和临床技能培训,先后培养出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40余人。现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0人。同时承担了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及国内及省内医疗护理支援工作。

肝胆胰外科拥有良好的科室氛围,有攻克复杂、疑难重症的能力,在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全体医护员工也会更好地履行“关怀、服务”的人性化理念,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为社会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高危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医疗团队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高风险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儿为来自云南的一名9岁男孩,发现“血压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一年余,已在省外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极大,经介绍转诊入我院小儿外科治疗。 入院后查患儿血清去钾肾上腺素高达45793ng/L,据查目前尚无如此高水平去钾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同时患儿存在明显的活动后心累气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左心为主;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EF:28 %)。术前经小儿外科、麻醉科及华西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会诊,均认为患儿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因肿瘤内分泌功能强大及病程较长等因素,现患儿伴有可能系儿茶酚胺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有高度死亡风险;目前只有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才能缓解患儿病情,挽救其生命。 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治疗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黄鲁刚教授医疗组、麻醉科刘斌主任和杜斌医生、小儿ICU赖巍医生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该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现临床症状已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已逐步趋于正常,于近日临床康复出院。 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完成,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预案讨论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使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治疗,也进一步凸显了我院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地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怎么预防美尼尔氏综合症复发
邵自强
回答: 预防美尼尔氏综合症复发可通过控制钠盐摄入、规律作息、避免压力刺激、适度运动、定期复查等方式实现。美尼尔氏综合症可能与内淋巴积水、免疫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1、控制钠盐摄入 每日钠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高钠可能加重内耳淋巴液积聚,诱发眩晕发作。可选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烹饪时减少酱油、味精等含钠调味品使用。饮食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为主,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 2、规律作息 保持每天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或睡眠不足。建立固定作息时间表,午休不超过30分钟。睡眠紊乱可能影响前庭神经功能稳定性,增加眩晕发作概率。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佐匹克隆片等助眠药物。 3、避免压力刺激 长期精神紧张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内耳微循环。建议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缓解焦虑,每日进行15-20分钟放松练习。避免突然转头、弯腰等可能诱发眩晕的动作,乘坐交通工具时可选择靠窗座位减少视觉移动刺激。 4、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每次30-40分钟。运动可改善内耳血供,但需避免跳水、快速旋转等可能诱发眩晕的剧烈活动。前庭康复训练如Brandt-Daroff练习有助于增强平衡代偿能力,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5、定期复查 每3-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前庭功能检查等评估病情进展。长期未发作患者也需每年复查一次,及时发现内耳功能变化。若出现听力骤降、持续耳鸣等预警症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微循环,或地塞米松注射液控制内耳炎症。 保持均衡饮食结构,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有助于神经功能维护。避免咖啡因、酒精等可能加重症状的刺激性饮品。寒冷季节注意耳部保暖,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建议记录眩晕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等细节,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外出时可携带应急药物如盐酸异丙嗪片,但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