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共9位医生)

科室简介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在50年代初期归国的著名专家杨振华教授和杨经国教授创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之一。1957年开展了第一例心脏手术。1962年就开展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78年获得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1994年创办《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2005年荣获“成都市青年文明号”称号。2006年成为卫生部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荣获“成都市十佳青年文明号”称号。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心脏大血管外科每年门诊量约30000人次,每年完成的各类心血管手术超过2500例,位于国内同类型医院的前列。开展的心血管手术种类包括心脏瓣膜成形术及置换术、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及“杂交”镶嵌治疗、先心病外科微创封堵术、房颤的外科手术和胸腔镜微创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手术、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介入治疗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手术。

我科技术力量雄厚,临床诊治经验丰富,科研成绩显著,学术气氛浓厚,科室文化健康,医德医风良好。现有医生2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人。石应康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尔永教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安琪教授担任四川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郭应强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护士共39人,其中主管护师7人,护师16人,博士1名,硕士1名,本科14名。我科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人才培养,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多次派中青年医师、护士到友好医院进修学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心脏大血管外科疾病的诊疗和研究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水平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推动了我国西部地区心脏大血管外科诊疗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心血管外科位于华西医院第一住院大楼十二楼,现有病床76张。设有单人、双人间病房(配有彩电、电话)及六人间病房,病房均配有中央空调、卫生间、中央供氧、中央负压及中心呼叫系统等,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另有属于胸心外科管理下的重症监护病房和小儿重症监护病房,均位于第一住院大楼十一楼。重症监护病房里的每个床位均配备了高性能、高质量的多功能呼吸机、监护仪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为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科平均住院日约12天左右。不少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专程赶来求治。欢迎广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到我科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完成一例高危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

近日,我院小儿外科泌尿专业组黄鲁刚教授医疗团队与麻醉科密切合作,成功完成了一例高难度高风险的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患儿为来自云南的一名9岁男孩,发现“血压高及右侧肾上腺占位”一年余,已在省外多家医院诊断为“右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因患儿同时伴有严重的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风险极大,经介绍转诊入我院小儿外科治疗。 入院后查患儿血清去钾肾上腺素高达45793ng/L,据查目前尚无如此高水平去钾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同时患儿存在明显的活动后心累气紧等心功能不全表现,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左心为主;左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测值减低(EF:28 %)。术前经小儿外科、麻醉科及华西附二院心血管内科联合会诊,均认为患儿高危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因肿瘤内分泌功能强大及病程较长等因素,现患儿伴有可能系儿茶酚胺心肌病导致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手术及围手术期有高度死亡风险;目前只有尽快手术切除肿瘤才能缓解患儿病情,挽救其生命。 在与患儿家属充分沟通病情、治疗风险并获得其理解同意后,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黄鲁刚教授医疗组、麻醉科刘斌主任和杜斌医生、小儿ICU赖巍医生通力合作,成功完成了该例高危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术后患儿恢复顺利,现临床症状已明显缓解,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已逐步趋于正常,于近日临床康复出院。 此例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成功完成,得益于多学科团队的通力合作、充分的术前预案讨论以及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使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治疗,也进一步凸显了我院作为国家级疑难重症诊疗中心的地位。

专家科普

更多 >
复旦版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