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体外循环科 (共31位医生)

科室简介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于1994年6月正式成立,现有人员37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14名,住院医师12名,体外循环科"以生命第一"为主导精神。全科同志积极努力,认真负责地投入临床工作,每年完成体外循环手术近8000例。除开展一般性的体外循环外,还开展新生儿体外循环、血浆置换术、脑逆行灌注、深低温停循环、上下分流灌注、血液回收,含血停跳液灌注、离心泵的普及工作、体外循环膜肺支持治疗、改良性超滤、心脏辅助等先进技术。一些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大部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体外循环科管理以质量为中心,经济为杠杠,以制度为准绳。以按劳取酬,多劳多得为分配原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全科上下共同努力,民主集中,求大同,存小异,形成一种在思想上宽松和谐、工作上紧张严肃的工作环境。
  科研上以开发型科研带动应用型科研为主导思想。建科以来先后开发出氧合血灌注装置、鼓泡式氧合器、膜肺、氧饱和度仪、平面气泡报警仪定新产品,正式开发洗血球机、肝素化涂抹管道等高新技术产品。获多项国家专利并得到较好的应用。科室先后添置了成套设备,如血流流变学仪器、血小板粘附仪、血小板聚集仪、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膜片钳等。进行了血流流变学实验研究。目前每年发表核心期刊文章约15篇,SCI文章10余篇。今后科研重点是应用型和基础型科研,计划3~5年内进行国际先进课题研究。目前从事的科研主要有心脏手术中未成熟和老年心肌保护、体外循环的血液和神经保护。在临床上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体外循环、高龄患者体外循环技术和ECMO。加强体外循环中血液保护,争取小体重患者不输血,加强体外循环的监测,提高灌注质量。目前科主要承担国家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4项,院所课题9项。
  体外循环科以普及计算机技术为突破口,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和管理。如临床病例统计、科研资料的处理及查询、奖金分配等。储有较完备的国内最新专业信息。目前正在进行Internet网址建设,通过联网扩大交流。
  目前有6名硕士研究生和6博士生在培,2名医生分别在澳大利亚和美国进修学习。对科内青年医生有完整的培养计划,每周有固定读书汇报会。每周三为科理论学习时间,内容主要为体外循环新进展、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讲座、病案讨论等。目前已出版《体外循环手册》《体外循环题集》《体外循环灌注学》《ECMO》等书籍。
  体外循环科每年承担20-30名进修生培养工作。对进修生有完整教学课程。每周一次讲课,做到讲课人员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每年举办1期体外循环理论培训班和ECMO学习班。
  阜外医院体外循环科真诚希望和同道们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欢迎同道们来体外循环科进修学习、指导工作。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律不齐如何调理
高云
回答: 心律不齐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心律不齐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情绪应激、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适当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吸烟者需戒烟,尼古丁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发作。 2、物理干预 通过深呼吸训练、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迷走神经刺激可减缓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尝试瓦尔萨尔瓦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并做呼气动作,可能终止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谨慎使用该方法。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心律失常,钠通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水平。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或痰瘀阻滞可能导致心悸,可辨证使用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针灸内关、神门等穴位有助于宁心安神。体质调理可配合黄芪、麦冬等药材,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心律失常,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通过导管消除异常电传导通路,对阵发性室上速有效率较高。起搏器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需定期随访评估设备工作状态。 日常应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和剧烈运动,监测每日静息心率并记录异常波动。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肥胖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若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建议每半年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心律失常控制情况。饮食上可增加深海鱼类摄入,其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