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中心 (共1位医生)

科室简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前身是阜外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唯一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临床诊疗中心。在过去的20余年中,中心在历届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的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该方面我国多项记录。目前以年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过千例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也是国际知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之一。

电生理研究室建于1981年,其前身是心电图室。该室自1956年即陆续开展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工作。196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至今已安装三千余例,为国内最大系列。1973年用自制的前极放大器经导管第一次记录到希氏束电图。在国内最先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各种新型起搏器均在国内首次应用。1983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双腔起搏器和国内第一台频率应答式起搏器。1985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1989年和1990年国内率先开展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试验研究。1990年国内首次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991年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旁道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国内首先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国内首次自行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CD)。

心律失常中心坚持始终以最新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多年来成功救治了大量重症心律失常患者。在诊断方面以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动态心电图、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为技术特点,在治疗方面,对各种心动过缓性及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近十年来应用射频消融及心脏起搏技术治愈了上万例对药物无效顽固性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病例。

近年来研究室承担了国家、部委以及国际多项研究项目,同时也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在与国内同行共同发展及竞争中进一步确立并更趋稳固学术领导地位。

心律失常中心现任主任张澍,副主任华伟、姚焰、马坚、陈柯萍。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绞痛和冠心病的区别
高云
回答: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冠心病则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两者属于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1、定义差异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胸痛综合征,表现为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冠心病则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属于器质性病变。 2、分类关系 冠心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心绞痛属于冠心病的一种症状表现,临床上将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现之一。 3、病理基础 心绞痛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供氧不足有关,但血管未完全闭塞。冠心病则是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可能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同临床表现。 4、诊断方法 心绞痛主要依靠典型症状、心电图检查、运动负荷试验等诊断。冠心病诊断除上述方法外,还需结合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血管病变程度,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5、治疗侧重 心绞痛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冠心病治疗需综合干预,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物,严重者可能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手术。 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适度有氧运动。冠心病患者应遵医嘱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加重时需立即就医。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