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移植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心脏移植——这个曾经是古今中外传奇神话中的情节,经过近百年来医务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试验,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终末期心脏病人的常规治疗方法。阜外医院是隶属于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病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的基地。阜外医院自去年开始在临床开展心脏移植手术。院领导高度重视,各个科室精诚合作,短短1年内成功完成28例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摸索出一整套具有阜外特色的心脏移植常规,建立起一个包含心外、心内、影像、检验、病理、营养等各个专业人才的成熟团队。

各种心脏病发展至晚期,经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无法矫治、修复、疏导;出现顽固的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危及生命,估测1年内死亡风险极高,均应及早施行心脏移植。而其他脏器功能基本正常,则可保证或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目前阜外医院进行心脏移植的主要病种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不能进行常规瓣膜成形或置换手术的心脏瓣膜病、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顽固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心脏肿瘤、心脏嗜铬细胞瘤等等。

部分病人除心脏病外还存在以下情况,则不适宜行心脏移植术: 1、严重感染,传染性疾病;2、恶性肿瘤;3、肺、肝、肾、脑、胃肠等器官有明显疾病,或其功能低下且不易治愈者;4、病人精神心理状态不健康、家属有顾虑不支持者;5、病人有严重不良嗜好者。

移植术前患者需入院行ABO血型测定、淋巴细胞毒性筛选试验、组织相容性位点抗原(HLA)分型试验及一系列无创或有创的心肺功能测试。

心脏移植术后恢复良好者,2-4天即可下地活动,约2-3周可出院。心脏移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感染、排异反应、移植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恶性肿瘤。就此阜外医院已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随诊计划和健康指导。患者术后必须终身服用环孢素、骁悉、强地松、FK-506等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治严重的急性排异反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检查血液药物浓度以调节药物剂量;观察排异反应及抗排异药物反应;发现乏力、心律不齐、低血压、发热、不明原因的气短或类似流感的各种症状,必须就医检查,确定是否排异反应。

自1967年南非外科医生Barnard首次成功实施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起,至2002年底,全世界已完成66,559例心脏移植,最长存活已达24年。移植术后患者一年存活率可达到85%-90%以上,5年存活率可达到70%-80%,10年存活率可达到50-60%以上。我国也有数百人施行过该手术,最长已存活13年,大多数患者可恢复工作,达到正常人的生活质量。

作为国内最大的心脏病防治中心,阜外医院拥有一大批技术精湛的专家和先进的诊疗设备,积累了数十年的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经验,在心脏移植领域里厚积薄发,必将把我国的心脏移植技术引领到世界的最前沿。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眩晕伴耳鸣听力下降怎么回事
高云
回答: 眩晕伴耳鸣听力下降可能由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耳石症、听神经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手术等方式干预。 1、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可能与内淋巴液循环障碍、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及耳鸣。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倍他司汀片、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后期需长期限盐饮食并避免劳累。 2、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常因内耳微循环障碍或病毒感染导致,突发单侧听力下降伴眩晕耳鸣是典型表现。需在72小时内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巴曲酶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 3、前庭神经炎 前庭神经炎多由病毒感染前庭神经引起,表现为持续数天的剧烈眩晕但无听力障碍。急性期可使用盐酸苯磺酸倍他司汀片、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缓解症状,后期需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帮助平衡功能恢复。 4、耳石症 耳石症因内耳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导致,表现为与头位变化相关的短暂眩晕。可通过Epley复位法进行治疗,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辅助改善症状,日常需注意避免快速转头动作。 5、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桥小脑角区良性肿瘤,早期表现为单侧耳鸣和渐进性听力下降,后期可能出现平衡障碍。确诊后需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伽玛刀放射治疗或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及平衡功能。 出现眩晕伴耳鸣听力下降时建议立即就诊耳鼻喉科,完善纯音测听、前庭功能检查及头颅MRI等明确病因。急性发作期应保持静卧避免跌倒,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缓解内耳水肿。长期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者需警惕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避免自行服用止晕药物掩盖病情。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