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小儿心内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北京阜外医院小儿心内科病区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中心,依托院内技术力量雄厚的心脏外科、超声、影像、电生理等科室全面开展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目前开放床位15-17张,设有重症病床。年门诊人数约达3000余人次/人,住院病人数约达400人次。在小儿心血管疾病专家宫路佳主任的带领下,本着严谨治学,精湛医术,关爱患儿的宗旨,近年来科室建设发展迅速,在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诊疗范围:年龄小于14岁以下的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终末心衰,各类心律失常、各类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管理、各类重度肺动脉高压、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风湿热、心肌炎、川崎病等心血管疾病。
  小儿心内科病区具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者占80%,学科体系和梯队基本完整,目前承担科研课题两项(其中国家级项目一项)。每年均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心血管学术会议交流及发表文章,近期获得国际小儿心血管专业会议的优秀科研奖。
  改善重症心血管疾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奉行国际、国内相关最新诊断治疗指南中各类疾病的内科药物治疗原则,规范用药,限期随访,已形成相对良好的治疗规范和标准,并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结果和较完整的随访结果,帮助那些已失去手术或再次手术机会的患儿又重新获得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和生的希望。我们跟据不同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心病术后严重心功能不全和各类终末心衰等患儿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及家庭管理细节,缩短患儿家庭用药及日常生活管理与住院治疗之间的差距,为不能长期住院的重症病人设立专门门诊病人管理制度,配有固定的医生和护士每天为患儿调整药物,培训家长的患儿家庭管理技能,使治疗护理延伸到家庭,改善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深受好评。
  近年来与我院电生理中心配合,应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器植入术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等新技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使我院小儿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接受手术患儿的年龄及体重越来越小。
  优秀的医疗离不开优秀的护理团队,我们的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娴熟,视患儿如己出。发现住院患儿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配合医疗工作默契,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实现优质医疗结果的保障。她们为院外继续治疗的患儿提供必要的健康宣教,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病区设置合理,配有一定比例的家属陪床,安静、温馨,专门的游戏室为住院患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有利于恢复健康。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律不齐如何调理
高云
回答: 心律不齐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心律不齐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情绪应激、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适当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吸烟者需戒烟,尼古丁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发作。 2、物理干预 通过深呼吸训练、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迷走神经刺激可减缓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尝试瓦尔萨尔瓦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并做呼气动作,可能终止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谨慎使用该方法。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心律失常,钠通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水平。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或痰瘀阻滞可能导致心悸,可辨证使用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针灸内关、神门等穴位有助于宁心安神。体质调理可配合黄芪、麦冬等药材,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心律失常,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通过导管消除异常电传导通路,对阵发性室上速有效率较高。起搏器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需定期随访评估设备工作状态。 日常应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和剧烈运动,监测每日静息心率并记录异常波动。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肥胖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若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建议每半年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心律失常控制情况。饮食上可增加深海鱼类摄入,其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