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超声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阜外医院超声科创建于1975年,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独立超声影像科室。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有彩色超声诊断仪33台,21个检查室。可满足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术中超声、床旁和急诊超声、血管、腹部以及特殊检查等需要。现有41名医务工作者,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14名。现任主任为王浩教授,副主任朱振辉、李永青、逄坤静副教授。

超声科承担了医院门诊和病房患者的超声检查工作,每天平均检查超过7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年超声检查达20万例次。此外,超声科还承担本市及全国各地超声心动图疑难病症的会诊任务。由于阜外医院为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在这里可见到各种常见与罕见的心脏病病例。超声科为国内最早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心脏粘液瘤,后经手术证实。自建科以来,始终保持全国最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记录,此记录在国外也是罕见。法乐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等病例在超声科几乎每天均可见到;至于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等,也时常遇到。

创科以来,科室共荣获部级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级科技成果16项;曾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十一五”等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近几年承担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一项: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导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作用的研究;北京市科技计划一项:心内血流模型定量技术的临床应用性研究。目前在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返流体积的实验研究;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反流容积的实验研究;应用左房超声指标联合心室长轴应变建立舒张性心衰早期诊断模型的初步研究;承担国家“十二五”项目研究工作;还对以下几项内容进行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综合指标提高超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预测价值;瑞舒伐他汀提高缺氧缺血环境诱导下骨髓干细胞存活的实验研究;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等。

作为全国心血管领域中最高学术机构下属科室,科室也承担了为全国各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每年固定培训6期进修医师,全年约培养60人。先后培养研究生共51人,其中博士生32人,硕士生19人。共举办各种形式的超声学习班、专题研讨会30余期。至今已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超声专业人员1500余人。科室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所在地,超声科开科元勋刘汉英教授为该学会首任主任委员。第二届主任委员由科室杨浣宜教授担任。科内每年均派出人员参加国际、国内会议,捕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热点,从而保持超声科的科研始终与世界同步发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老人心窝灼热是什么原因
高云
回答: 老人心窝灼热可能与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心绞痛、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心窝灼热通常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可能伴随反酸、嗳气或胸痛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是老人心窝灼热的常见原因,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典型症状包括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平卧时加重。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莫沙必利片等药物抑制胃酸或促进胃肠蠕动。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睡前2小时禁食。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引发胃黏膜炎症。患者除心窝灼热外,常伴上腹隐痛、食欲减退。确诊后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饮食应规律,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3、心绞痛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心绞痛可能表现为心前区或心窝部灼热感,尤其活动后加重。需与消化系统疾病鉴别,典型症状为压榨性疼痛伴胸闷。治疗需使用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心肌缺血,严重者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作时应立即休息并就医。 4、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或感染性食管炎可导致食管黏膜损伤,产生持续性心窝灼热。伴随症状包括吞咽疼痛、食物反流。治疗需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必要时联合抗生素。避免吸烟饮酒,进食时细嚼慢咽。 5、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异常或内脏高敏感性可能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餐后心窝灼热、早饱。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复方消化酶胶囊调节胃肠功能,配合益生菌制剂改善肠道微生态。建议少食多餐,减少产气食物摄入,保持情绪稳定。 老人出现心窝灼热需及时明确病因,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少夜间反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或伴随消瘦、呕血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医完善胃镜、心电图等检查。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