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超声科 (共10位医生)

科室简介

阜外医院超声科创建于1975年,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独立超声影像科室。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有彩色超声诊断仪33台,21个检查室。可满足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术中超声、床旁和急诊超声、血管、腹部以及特殊检查等需要。现有41名医务工作者,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14名。现任主任为王浩教授,副主任朱振辉、李永青、逄坤静副教授。

超声科承担了医院门诊和病房患者的超声检查工作,每天平均检查超过7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年超声检查达20万例次。此外,超声科还承担本市及全国各地超声心动图疑难病症的会诊任务。由于阜外医院为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在这里可见到各种常见与罕见的心脏病病例。超声科为国内最早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心脏粘液瘤,后经手术证实。自建科以来,始终保持全国最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记录,此记录在国外也是罕见。法乐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等病例在超声科几乎每天均可见到;至于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等,也时常遇到。

创科以来,科室共荣获部级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级科技成果16项;曾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十一五”等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近几年承担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一项: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导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作用的研究;北京市科技计划一项:心内血流模型定量技术的临床应用性研究。目前在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返流体积的实验研究;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反流容积的实验研究;应用左房超声指标联合心室长轴应变建立舒张性心衰早期诊断模型的初步研究;承担国家“十二五”项目研究工作;还对以下几项内容进行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综合指标提高超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预测价值;瑞舒伐他汀提高缺氧缺血环境诱导下骨髓干细胞存活的实验研究;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等。

作为全国心血管领域中最高学术机构下属科室,科室也承担了为全国各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每年固定培训6期进修医师,全年约培养60人。先后培养研究生共51人,其中博士生32人,硕士生19人。共举办各种形式的超声学习班、专题研讨会30余期。至今已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超声专业人员1500余人。科室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所在地,超声科开科元勋刘汉英教授为该学会首任主任委员。第二届主任委员由科室杨浣宜教授担任。科内每年均派出人员参加国际、国内会议,捕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研究热点,从而保持超声科的科研始终与世界同步发展。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心律不齐如何调理
高云
回答: 心律不齐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物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心律不齐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情绪应激、遗传因素等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适当增加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稳定心肌细胞膜电位。吸烟者需戒烟,尼古丁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发作。 2、物理干预 通过深呼吸训练、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迷走神经刺激可减缓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可尝试瓦尔萨尔瓦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并做呼气动作,可能终止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严重心律失常患者需谨慎使用该方法。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心律失常,钠通道阻滞剂对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电解质水平。 4、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或痰瘀阻滞可能导致心悸,可辨证使用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针灸内关、神门等穴位有助于宁心安神。体质调理可配合黄芪、麦冬等药材,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5、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顽固性心律失常,可考虑射频消融术或心脏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通过导管消除异常电传导通路,对阵发性室上速有效率较高。起搏器适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需定期随访评估设备工作状态。 日常应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和剧烈运动,监测每日静息心率并记录异常波动。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肥胖可能加重心脏负荷。若出现持续胸痛、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建议每半年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估心律失常控制情况。饮食上可增加深海鱼类摄入,其富含的ω-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心脏电生理稳定。 高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