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共28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内科成立于1983年,目前共有床位50张。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5名,护士18名,技术人员6名。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3名,硕士10名,有国外工作、学习经历者8名。
  神经内科在加强技术力量同时,注重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在院内提供MRI、CT、DSA等检查的基础上,科内目前能够为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脑电图(ECG)、脑电监测、诱发电位(VEP、SEP、BAEP)、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TCD)、脑循环动力学检查(CVA)等检查,每项检查均由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技师完成。为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住院需求,缓解急诊室压力,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各职能科室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病房扩建工作,2004年3月,神经内科49病房在老医院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
  神经内科医疗工作优秀的医学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成就了高超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神经内科能够诊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在脑血管病、癫痫、头痛、痴呆、锥体外系疾病、肌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较高诊治水平。神经内科每年门诊量:普通门诊40000余人次,专家门诊10000余人次;病房每年住院患者800多人次。病房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提交全科病例讨论,各级医师广泛阅读国内外最新资料,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神经内科教学工作科内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的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任务,并承担医学生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同时,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在读硕士7名,博士2名。每年两届招收进修医生数量达二十多人,每年为全国各地培养神经科专业人才,为了加强对进修医师培训,科内由专人负责进修医师的管理,系统安排并认真检查其学习情况,举办神经病学系列讲座,并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讲学,带好进修医师的同时,提高全科的基础理论水平。近年来,教学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3年~2004年度教学评估中神经内科荣获集体第三名,个人前十名中神经内科占据三人。孙莉副教授和时红副教授还多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教师。科研工作神经内科的科研工作也在不断进步,近三年共获科研资助达六十余万元人民币。
  神经内科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癫痫大鼠视空间学习记忆和空间定位细胞功能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痫性发作对大鼠认知功能和空间定位细胞功能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主任专项研究基金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启动基金)、痫性发作诱发幼年大鼠海马空间定位细胞、脑电图和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动态学变化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Angiogenin,bFGF与脑缺血的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211”工程基金)、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教育部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降低血浆Hcy水平预防复发性脑卒中的前瞻性研究(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主编和参与编写著作三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
  神经内科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各分支的目标和内容,加快人才培养,形成一批学术带头人;加强硬件建设,临床设备向着现代化、统一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强软件建设,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在教学方面使各层面的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在科研方面以基金资助项目为龙头,全面带动临床科研,提高全科的科研水平。神经康复康复医学是一门针对功能障碍和残疾的学科。康复医师严格依照康复评价-康复训练-再评价的流程,运用各种易化技术、器械锻炼、医疗体操,进行增强肌肉力量、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运动协调性、提高平衡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等内容,实施有效地“一对一”式康复训练,让患者通过训练,科学的改善和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回归社会活动的能力。
  神经内科实践证明,康复治疗,特别是早期(病情停止进展48小时)开始康复,能显著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我科拥有倾斜台、平行杠、康复床、矫形镜、阶梯、木钉板、楔型垫、训练球(巴氏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板等康复器械,同时还拥有脑循环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肢体气压式血液循环泵等康复仪器,能在早期即为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我们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术、熟练的技能和严格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焦虑症是老年痴呆症前兆吗?
邵自强
回答: 焦虑症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但长期未干预的焦虑可能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老年痴呆症通常由神经退行性变、脑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而焦虑症多与心理压力、遗传或环境刺激相关。两者在部分症状上可能重叠,但发病机制和核心表现存在差异。 焦虑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紧张、过度担忧等情绪症状,部分人伴随注意力不集中或记忆力暂时性减退,这与压力激素水平升高有关。但这类认知变化通常是可逆的,通过心理治疗、规律运动或药物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痴呆症的认知衰退则呈进行性加重,早期以近事遗忘、定向障碍为主,后期伴随人格改变和生活能力丧失,与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等病理改变直接相关。 少数研究提示,中重度焦虑若持续5年以上,可能通过慢性炎症反应或海马体萎缩间接影响认知功能。这类人群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的概率略高于普通人群,但转化为老年痴呆症的比例仍较低。临床更需警惕的是抑郁症状,其与老年痴呆症的相关性较焦虑更明确。 建议中老年焦虑患者定期进行认知功能筛查,保持社交活动和脑力锻炼。均衡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大脑健康。若出现持续记忆减退或执行功能下降,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或精神科进行鉴别诊断。 邵自强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