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神经外科 (共14位医生)

科室简介
神经外科建科于1959年,是南京军区神经外科中心、全军候选微创神经外科中心,也是福建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等多所医学院校硕士/博士研究生联合陪养点。科室现有医疗系列人员2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兼职教授、副教授6人,硕/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0人,有国外留学背景3人。科室展开床位130张,年收容病人近5000例,年手术量愈1500例台,是福建省规模最大、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神经外科。近10年来,科室先后引进蔡氏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神经内窥镜、X-刀、癫痫刀、射频刀、术中神经监护仪及虚拟现实(VR)手术模拟系统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全面步入“微侵袭神经外科”时代,并逐步深化亚专业建设。尤其在颅底神经外科、血管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癫痫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神经内镜外科、放射神经外科及介入神经外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微创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鲜明的技术特色。科室始终坚持“姓军为兵”服务宗旨,坚持走医、教、研协同发展道路,常年帮带第184、92、174、180、442、和476及福鼎市医院等军地医院神经外科,为上述医院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神经外科医师,也锻造出我科一支教学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技能精湛的师资队伍。科室近5年来共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1项,获得课题资助基金总额达124.5万元,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主编专著3部,主译专著2部,参编专著5部,参译专著2部,获得军队及省级科研成果二、三等奖13项。
  1)颅底神经外科: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科即开始着力于颅底临床应用解剖研究,并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使颅底外科技术逐步形成了较为突出的技术优势,手术质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经单侧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经颞下-天幕入路岩斜区肿瘤切除、经扩大的双侧额下硬膜外入路切除筛蝶岩斜区肿瘤、经胼胝体入路第三脑室肿瘤切除、经天幕上或Popen入路四叠体区肿瘤切除、经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桥小脑角肿瘤切除、经翼点入路海绵窦肿瘤切除、经远外侧入路枕骨大孔区肿瘤切除、经前纵裂-胼胝体入路鞍上区巨大肿瘤切除、经口入路下斜坡肿瘤切除或齿状突切除等高难度颅底外科手术业已成为我科标志性技术特色之一。此外,脑深部肿瘤、脑干区肿瘤等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方面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特别是近10年来,结合神经导航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开展的锁孔手术等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2)立体定向外科:立体定向外科是我科传统优势技术。自1981年开始,我科在国内少数几个医院中,较先开展了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癫痫、摘除颅内金属异物等,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于上世纪80年代自行研制了FN-89脑立体定向仪,突破了传统的立体定向仪仅能X线定位的局限性,成为国内首套可以同CT/MRI影像结合定位的定向仪,并先后在国内2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用于深部脑肿瘤活检、脑胶质瘤的间质放疗、囊性颅咽管瘤储液囊埋置加囊内放疗,以及脑脓肿穿刺引流、颅内血肿定向穿刺、脑内核团射频毁损等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特别是近10年来,先后引进德国N-50型射频仪、脑室内窥镜系统、激光定位器及立体定向开放性头环、神经导航及虚拟现实手术计划系统等设备,结合现代磁共振技术,更为深入地开展脑立体定向手术及临床研究。立体定向直视下显微手术是我科立体定向外科的核心特色,该技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与术后并发症,目前已完成了愈3000例的立体定向手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3)功能神经外科:我科在80年代开始开展的大量帕金森氏病、癫痫等神经功能性疾病立体定向手术基础上,于2005年正式成立功能神经外科专业组,成为福建省首支专业开展颅脑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专业组打破传统的神经内、外分科格局,集资深的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影像、神经康复及神经生理等专业医师于一体,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使颅脑疾病获得更为科学的诊疗。团队依托医院先进的神经医学影像设备、(如PET/CT、高场强MR、多螺旋CT等)及脑科中心的先进手术设备(ZD立体定向手术系统、FischerX-刀治疗系统、N50射频治疗仪、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及NC4手术显微镜等),较为全面地开展了神经功能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在省内富有特色并具有明显优势。尤其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症的微血管减压手术、帕金森氏病的脑内核团毁损或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痉挛性斜颈及脑性瘫痪的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以及各类顽固性疼痛的外科治疗方面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4)血管神经外科:自1978年开展显微下颅内外血管吻合术以来,血管外科技术在我科历经30余年的发展,也成为我科重要的特色技术之一。尤其近10年来,随着血管成像技术的发展,血管外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完成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各类脑血管外科手术200例以上。尤其在大型或复杂性动脉瘤的直接手术、缺血性脑血管病或特殊动脉瘤的颅内外血管搭桥、大型或复杂脑动静脉畸形的直接切除、硬脑(脊)膜动静脉瘘的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及烟雾病的血管搭桥或EDAS/EMAS等血管外科手术方面均进入了国内先进水平行列。
  5)介入神经外科:上世纪90年我科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展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近10年来,利用微导管技术并借用三维DSA进行各类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海绵窦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等疾病的血管内治疗近200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福建省内及军区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各类复杂脑血管畸形的ONYX胶栓塞、复杂脑动脉瘤的血管内支架辅助下栓塞、急性脑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血管支架植入术、颅底复杂脑膜瘤和血管瘤的手术前介入栓塞等技术方面颇具特色,在国内也处于先进水平。
  6)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自1991年以来,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采用立体定向等中心放射治疗的方法治疗脑深部血管畸形及小型肿瘤,在临床上应用取得成功。1993年自行研制了FN-X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定向仪,1996年又引进了德国FischerX-刀系统,大量开展脑转移性肿瘤、手术残余肿瘤、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小型肿瘤或血管畸形、以及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截至2010年12月,应用X-刀共治疗各种颅脑疾病近3000例,积累了丰富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7)癫痫外科:我科长期致力于顽固性癫痫的外科干预研究,先后于91年、94年分别引进了国产和进口的癫痫手术定位系统,严格按照癫痫诊疗国际标准开展癫痫外科工作,癫痫手术量逐年增加。2004年成立了癫痫治疗研究中心并引进了日本光电癫痫刀系统,使癫痫外科得到了快速发展。近6年来,采用视频脑电图、颅内电极、fMRI及PET/CT等综合手段进行手术前评估与致痫灶定位,并采用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神经导航等多种当前最先进的方法引导致痫灶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海马杏仁核、前颞叶切除及大脑半球切除等个体化癫痫手术,手术有效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每年精确诊断癫痫患者2000余人次,完成癫痫手术300余台,在顽固性癫痫的颅内电极埋藏及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8)脊柱脊髓外科:近几年来,脊柱脊髓外科在我科得到了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亚专业组。团队成员坚持微创理念,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并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神经导航等多项辅助技术开展脊柱脊髓外科,同时,与时俱进地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及手术理念,重视手术通路的解剖学复位(蛛网膜缝合、椎板复位固定等)及脊柱的稳定性,保证了手术质量,并大大降低了少数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在长节段髓内室管膜瘤、髓内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等髓内病变及脊髓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手术方面见长。在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与固定、齿状突骨折经口切除、颈椎病经前路减压与固定、腰椎间盘的显微微创手术等方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小儿及神经内窥镜外科:小儿神经外科近几年迅速崛起,亚专业团队初步成型。针对小儿自身生理特点及相关颅脑、脊髓疾病的诊疗规律,着重开展小儿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术中麻醉的相关研究,在先天性狭颅、儿童脑积水、脊髓栓系、脑膜-脑膨出及儿童颅内肿瘤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新生儿颅内肿瘤及自发性出血的外科处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初步成绩。同时,近年来,神经内镜外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利用神经内窥镜技术分别开展了内镜直视下、内镜控制下、内镜辅助下的各类手术,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并提高了手术疗效。尤其在儿童脑积水、颅内蛛网膜囊肿与上皮样囊肿、严重脑室内感染及脑脊液鼻漏等疾病内镜下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0)神经康复科:2007年正式成立神经康复病区,引进了4名专业康复师及近500万元的神经康复设备,开创了神经外科与神经康复无缝衔接的新治疗模式,并促进了学科更为全面的发展。目前开展了各类康复训练、双通道生物刺激反馈(神经功能重建)、脑电仿生电刺激、面神经瘫痪治疗和空气压力波治疗等多种项目,为神经外科患者的顺利康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保障,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5%以上。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不治之症”:3岁男娃不会爬楼梯

“不治之症”:3岁男娃不会爬楼梯 --儿科专家提醒备孕女性警惕显性基因遗传 家在福建省龙岩市的3岁儿童小团团(化名),17个月时就已经学会了走路,但是至今仍不会爬楼梯,家人一直以为是孩子发育比较慢。不料,小团团身体出现的一系列异常情况,竟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这种疾病有关。专家称,这种病是“不治之症”,多数病人20岁左右就可能因呼吸衰竭或并发其它器官感染出现生命危险。 团团一家人是江西人,父母在龙岩市工作,团团从出生一直跟随父母在龙岩市生活。小团团母亲严女士介绍说,小团团8个月会叫爸爸妈妈,但不会爬;1岁3月个时开始走路,很容易走几步就摔倒,且相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活动少,动作也比较迟缓,尤其是爬楼很困难。严女士说,直到现在3岁,团团走路还走不稳,楼梯也不能自行上下。虽然这些情况家里人都注意到了,但是认为可能团团就是身体上发育的较慢,也没太重视。 今年年初,团团开始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经常隔半个月就感冒发烧,并发肺炎的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后,经过输液服药团团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会缓解。一开始,严女士和家人也认为可能是团团身体免疫力比较差,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生病。直到半个月前,团团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咳嗽14天没有任何好转后,严女士和家人带着团团赶往我院儿科就诊,经医生诊断,团团存在急性支气管炎、肝功能异常等病症。 然而,导致小团团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并没那么简单。接诊的儿科副主任医师王承峰发现,团团已经3岁,可是行动上却如同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婴儿,很迟钝,且团团下蹲后要起立十分费劲。王承峰怀疑,小团团的病情可能“不同寻常”。在经过进一步的血液检验、肌电图检查、智力测试、脑电图检等详细检查,检查结果令严女士和家人险些瘫倒在地。 临床肌电图检查提示异常,初步诊断小团团患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并立即进行了基因检测。专家考虑,团团出现的行为上的异常以及经常生病,均是因为该病导致团团免疫功能差,发育异常有关。王承峰副主任医师说,“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遗传因素所致的原发性骨骼肌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进行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这是一种慢慢发展并恶化的疾病,也可以说是一种“不治之症”。 该病多数在3岁之后发作,患儿会表现为动作笨拙,跑、跳等均不及同龄小孩;而因骨盆带及股四头肌等无力,致使患儿行走缓慢、易跌倒,登楼上坡困难,下蹲或跌倒后起立费劲;站立时腰椎过度前凸,步行时挺腹和骨盆摆动呈“鸭步”样步态;仰卧起立时,必须先翻身与俯卧,以双手撑地再扶撑于双膝上,然后慢慢起立。 王承峰副主任医师介绍,患儿会患病,是因母亲带有基因,遗传给女孩,就表现为隐形基因,多数不会发病;而遗传给男孩,就会成为显性基因而发病。小团团的肌肉功能会随着病情发展和年龄增长变得越来越差,直至失去四肢正常的活动功能,而最后多数患者会在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或脏器并发感染而出现生命危险。王承峰提醒,对于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族史的备孕女性,预防本病的惟一有效手段是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 儿科 李政 / 吴志 报道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