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推出多项国家级骨科诊疗标准引关注

时间:2014-03-24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2014年3月21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疾病的郭阿姨准备出院回辽宁老家,这是她刚做完导航手术的一周后。她说:“如果当地的医院也能有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诊疗技术就好了,我们外地患者再也不用大老远地跑来看病。”郭阿姨的这个心愿也许不久就可以实现。

  2010年,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我院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牵头,脊柱外科承担了《脊柱外科导航技术临床规范的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的建立》两个科研项目;矫形骨科承担了《人工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的制定及手术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一个科研项目。这些诊断标准是在广泛采纳和吸收了国内外最前沿的科技标准后,经国际专家评估,国内专家反复调研、讨论、修改完成,具有行业权威性。

  截止目前,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的《脊柱外科导航技术临床规范》在刚刚结束的首都十大危险疾病“十大”惠民和“十大”创新成果的评选活动中获得惠民型成果;脊柱外科刘波主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标准》已进入国家卫计委最后审批程序。

  为此,北京市科委和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来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就“如何科技慧民,提高病种医疗水平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采访了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

  田伟院长说:“有些常见病在治疗上缺乏统一性,世界上的医生都希望有一个规范的诊断标准,避免不同地方的医生出现诊断上的误区。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医务工作者是否有一个比较高的医疗水平,所以大家都想找最好的医生看病。而实际上,水平高的医生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制定疾病的诊疗标准,通过宣传、贯彻和专业培训,让医生看病时有章可循,是老百姓能够得到高水平治疗的一种保障。”

  【背景链接】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病、慢性病日益增多;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使得我们的脊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椎间盘突出等各种退行性疾病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重。据统计,60%-8 0%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患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腰背痛,且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研究发现3 0岁以上国人的颈椎病发病率为17.6%,在从事现代文明生产的北京居民中发病率更高。

  脊柱和骨关节病诊疗技术和方法发展迅猛,但应用参差不齐,存在着应用不规范,产品设计缺陷等问题,为患者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目前存在诊断方法和标准不统一;诊疗项目应用混乱;诊断流程不规范;治疗原则和方法不规范;疗效评价标准散乱、缺乏全面、系统、科学、长期的疗效评价体系等乱象,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近年北京市科技攻关的关键所在。

  文/靳晓方1梁学亚1摄/张弛

  宣教中心综合报道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