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

心血管内科举办“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

时间:2014-05-27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五月的北京,阳光明媚,百花齐放,“第六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于5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盛大召开。此外,努力多时、盼望已久的“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慢病与交叉医学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也同时举行。

  本届大会由我院心内科主任、大会主席、慢病与交叉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水祥教授主持。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领导张立平、陈运奇、齐传军、邵秀香,我院副院长张能维、闫勇、王江宁,航天医院副院长王斌、着名心脏病专家徐成斌教授等出席会议并致辞。老年医学委员会会长范利教授专门致电,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本次论坛邀请到90多位全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慢病专家到会讲课。参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共1300余人。本届大会以慢病防治为主题,会议有两个特色和亮点,一是心血管热点问题,二是交叉学科问题。会议讨论了当前我国慢病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交流学习了该领域的学术进展、先进技术等。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已进入了慢病的高发期和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会议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为遏制我国慢病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本届会议中成立的“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慢病与交叉医学专家委员会”是我国第一个专业慢病防治的学术专家委员会。它的成立是老年医学委员会领导对我国社会老龄化、对慢病发展难以遏制的现状的担忧,对慢病防治急需加强重视的体现,是我国慢病防治中的一件大事,也可以说是慢病防治的新起点。它的成立,对创新慢病防治机制和运行模式,整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力量,提高综合交叉医学的防控能力,打造专业慢病防控团队,努力将慢病防控推进深入意义重大。

  慢病与交叉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我院心内科杨水祥教授表示,希望未来在学会的领导下,将慢病防治与学术交流紧密结合起来,将热点学术问题与交叉学科结合起来,对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年轻医生的成长,推动慢病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迄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已经举办六届。六年来,在学术界各位着名专家教授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广大同仁积极参与,密切交流,论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享有盛誉的心血管品牌会议。本届论坛更是盛况空前,不仅为广大参会代表提供了最新的慢病和交叉医学研究报告,同时提供了最新治疗技术的交流平台,为推动我国慢病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医院动态

更多 >

产科成功为KT综合征产妇行剖宫产术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患,KT综合征合并妊娠相对来讲案例少,病情较严重,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病因不详的、复杂的脉管畸形。其临床特征为静脉-毛细血管畸形、骨和软组织肥大、非典型性侧支静脉曲张。 产妇30岁,自幼左下肢静脉曲张,双侧不对称,近两个月左下肢增粗明显,无腹痛及阴道出血等症状,于8月5日孕37+3周,因左下肢静脉曲张伴盆腔血管异常,由大兴某医院转入我院进一步检查。现孕40+3周,无产兆,要求终止妊娠,于8月25日收入我院。 8月25日开始给予引产,26日患者产程进展迟缓,宫口开大3cm无进展,活跃期停滞。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及手术指征,患者病情较重,此病例罕见,结合全科讨论制定预案,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同意剖宫产并签字。 产妇病情较危重,盆腔血管畸形,若稍有不慎容易产时、产后发生大出血,据同类病例文献报道,出血约有6000ml。术前制定充分预案,以防出血。联合血管外科,罗小云主任保驾护航,于莎莎主任娴熟的手术操作,赵斌江主任亲自进行手术麻醉,在多名医生的努力下共同完成手术,于8月26日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 手术中,大家小心翼翼,开腹探查,逐层切开皮肤,可见壁层腹膜怒张突起的血管瘤,且出血点此起彼伏延绵不断,子宫下段表面布满曲张放射状血管。术中小心谨慎,于17:28顺利剖娩一男婴,体重2420g。术中出血共计约300ml,术后产妇情况较好。 该患者深静脉栓塞、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而妊娠期特有的生理变化可加重该病的症状,特别是静脉栓塞和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不建议此类疾病患者妊娠。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