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饮食应注意原则
夏季养生饮食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让小编告诉您夏季养生饮食应注意原则,欢迎参阅
夏季养生饮食应注意原则
1.保持心情舒畅
夏天天气热,人也容易烦躁不安,注意避免情绪大起大落,要心平气和,保持心情舒畅。
2.减少反式脂肪酸,控制胆固醇,适量不饱和脂肪酸
研究表明,脂肪摄入过多,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多会升高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也会升高“坏”胆固醇,还会降低“好”胆固醇,容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风险;动物胆固醇也很可能对心血管不利。亚油酸则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α-亚麻酸和油酸也很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另外,米糠油、玉米油、豆类、坚果中的植物甾醇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建议:尽量少吃肥肉、奶油;少吃含有人造奶油的糕点、含有起酥油的饼干和油炸油煎食物;控制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等富含胆固醇食物的摄入;烹调用油上,少用椰子油、棕榈油、猪油等,适当选用茶油、玉米油、橄榄油、米糠油等,每天用油控制在25-30克,可以通过蒸、煮、炖、焖、拌等烹调方法来控制油的使用。另外,建议每周至少吃两次鱼如沙丁鱼,每次3-4两素食的人可以吃亚麻籽油和坚果来摄入α-亚麻酸;健康成年人每天吃30-50克大豆及坚果类,有条件可吃5-10克一小把无盐坚果如核桃代替一部分大豆。
3.多吃蔬菜水果,谷类多样
前瞻性研究显示,冠心病和卒中与蔬菜水果负相关。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多吃一份蔬菜或水果约100克,可以减少4%冠心病的风险和5%的卒中风险。许多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坏”胆固醇,高膳食纤维以及富含全谷类的食物、豆类、蔬菜、水果的膳食纤维可降低冠心病风险。另外,蔬菜水果谷物中的植物甾醇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叶酸对预防卒中可能有益;类黄酮也可能和冠心病负相关等。
建议:正常人每天吃6两-1斤蔬菜包括深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豆类、4-8两水果如香蕉、樱桃、苹果以及燕麦、全麦面包和其他全谷类食品,保证粗细搭配。
4.高钾低钠
据估计,每天钠的摄入量减少50mmol/L可以使需要降压治疗的人数减少50%,减少卒中死亡22%,减少冠心病死亡16%。而大样本人群研究发现,钾摄入量与卒中呈负相关。
建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吃盐6克包括酱油和其它食物里面的盐,少吃腐乳、咸菜等腌制品,提倡用高钾低钠盐;正常人可以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保证钾的充足摄入。
5.保持健康体重
研究表明,体重在超重水平就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病。因此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和身体活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使体质指数BMI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在18.5到23.9之间中国健康成年人体重标准,24-27.9属于超重,达到28就是肥胖了。
6.适度有规律的运动
有些人觉得夏天“动不动就出汗”,就干脆不动了。不建议夏天为了运动而过度出汗,但也仍应该保持适度运动,可以选择一些强度合适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每周至少3-5次,每次半到一个小时。运动后要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水好是温开水,而不是冰冻的水。
夏季饮食养生小常识
1、饮食以清淡为主
夏季饮食以清淡、苦寒、丰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佳,不要食用黏腻食品,以避免阻碍胃肠消化,同时,勿过饱过饥。夏季酷暑炎热、高温湿重,吃苦味的食物能清泄暑热,更可以健脾,增进食欲。如拍黄瓜、凉拌西红柿、糖醋“心里美”、老醋花生、凉拌萝卜皮、凉拌莴笋、蒜泥茄子都是不错的佐餐凉菜。
2、瓜类含水多应多吃
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天热大家出汗多,水分流失大,而夏季盛产的瓜类,在众多蔬菜中,瓜类含水比青菜多,水分高达90%。从四五月开始,青瓜、丝瓜和苦瓜等都会陆续上市,价格也会相对便宜,这些应季的蔬菜,吃了就很好。
3、多熟食,少生冷
夏季时节,人们往往喜欢生吃瓜果、海鲜等食物。值得注意的是,夏季气温高,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容易繁殖,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特别是到“三无”摊点吃不卫生的食物,很可能会染上疾病。
4、多吃点醋
天热出汗多,还可多吃点醋,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天热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益于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5、注意补钾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中暑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果中如芹菜、毛豆、香蕉等含有较多的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6、加一些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