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肿瘤外科 (共0位医生)

科室简介

我院于1987年开设肿瘤门诊,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研究生数名的成熟的专业组。固定床位30张,附加床位10张,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重症,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

专业组开展的临床新技术有: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概念与处理;术前化疗、延期手术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卵巢恶性肿瘤等小儿恶性肿瘤,使患儿的无瘤生存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肿瘤累及脏器切除和截肢率明显下降;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辅助强化疗治疗小儿恶性实体瘤。开展对难治、复发和耐药肿瘤患儿的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物理治疗、手术的骨骼化解剖及多方案滚动性程序性治疗,使肿瘤手术切除率不断提高。对于良性肿瘤,提倡微创技术和保留器官的手术,例如卵巢畸胎瘤的保留卵巢的微创手术,后腹膜肿瘤的腹腔镜手术和保留肾脏的肿瘤剜除术或半肾切除术。高胰岛素血症的腹腔镜下胰腺大部切除和胰腺囊实瘤的保留胆道手术已经成为本专业的特色。

四次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并获上海市“三枪杯”发明奖和其他各种奖项,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项,发表论著200余篇,SCI收入30余篇。主编《现代小儿肿瘤学》,参编《现代肿瘤学》、《肿瘤学新理论和新技术》、《乳腺病理学》、《肿瘤外科手术学》、《临床肿瘤手册》、《小儿肿瘤》等著作。学科带头人肖现民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小儿外科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太平洋小儿外科医师协会会员,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总编辑,肝胆外科杂志和临床儿科杂志编委。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暂无医生信息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脖子里长疙瘩是怎么回事
聂小娟
回答: 脖子里长疙瘩可能与淋巴结炎、皮脂腺囊肿、甲状腺结节、脂肪瘤、纤维瘤等原因有关,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淋巴结炎 脖子里长疙瘩可能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结炎。常见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后,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同时需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2、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可能导致皮脂腺囊肿,表现为颈部皮下圆形肿物,表面光滑且可移动。若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疼痛。较小囊肿可观察,较大或有感染时需手术切除,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组织异常增生可能形成结节,表现为颈前区无痛性肿块,随吞咽移动。需通过甲状腺超声和功能检查评估性质,良性结节可定期复查,恶性需手术切除。可配合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甲状腺功能。 4、脂肪瘤 脂肪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生长缓慢。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影响外观或出现压迫症状,可考虑脂肪瘤切除术。术后需注意避免局部剧烈运动。 5、纤维瘤 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实性肿物,质地较韧,活动度好。较小纤维瘤可观察,增长迅速或伴有疼痛时需手术切除。术后应避免抓挠伤口,防止瘢痕增生。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挤压颈部肿块。饮食宜清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若发现肿块突然增大、变硬或伴有发热、消瘦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颈部异常病变。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