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共4位医生)

科室简介

发展简史

呼吸科源于曲靖专区医院内科。

1981年更名为内一科;

1990年6月搬迁至现今的医技楼3楼,有呼吸、内分泌、肾脏等专业组成,设置病床43张,有医师7人,护士14人,后至16人;主任仇让佳(1995年退休),副主任李毓刚(1995年任主任),护士长王正芬,1995年11月为晏玉坤,1997年11月份为林琼芬。

1998年成立曲靖市第一家呼吸专科,专门从事诊断、治疗肺部疾病,是曲靖市市级重点专科。

2005年11月20日,搬迁至现今外科楼三楼,拥有病床57张,2009年时加至82张;有医师9人,护士19人,后增加至21人;主任李毓刚(2009年5月退休),副主任刘灵敏(1999年11月任副主任,2009年11月任主任),护士长林琼芬, 2005年12月马光兰任护士长。

2010年12月14日搬迁至内科楼7楼、8楼,有三个病区:一病区(7楼),41张床;二病区(8楼),49张床;RICU(7楼),10张床。主任刘灵敏,护士长马光兰,2012年6月为郑美仙。2010年医师11人,2011年12人,2012年14人,其中硕士一人。2010年29人,2011年28人,2012年31人。

人员及床位情况

全科共有医务人员44人,其中医师14人,护士33人。主任医师(科主任)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 4人,住院医师 6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4人,护士26人。

全科开放床位100张,共两层楼,分三个病区,其中RICU开放10张床,一病区41张床,二病区49张床。

业务开展

我科经过多年发展,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等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总体诊断治疗水平居于曲靖市的前列。

我科开展的呼吸机治疗急性、慢性呼吸衰竭,肺灌洗治疗肺炎、肺脓肿、尘肺等疾病,重症哮喘、重症肺炎的诊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栓塞(已开展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选择性肺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等的诊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呼吸重症监护室对呼吸系统疾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疑难病例的诊治:我科对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积症、过敏性肺炎、肺小血管炎、结节病、肺隔离症等少见病能进行诊治。

病房条件

呼吸科于2010年12月搬入医院新建的内科大楼。

呼吸科设置7楼、8楼两层,同时在7楼设置10床位的RICU,一共三个病区,共100个床位。

RICU病房医院投入了巨资,配备了自动升降的高档病床及配备了层流设施,净化空气,可调节温度和湿度,使RICU的空气洁净,可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的舒适度得到了提高,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普通病房宽敞、明亮、卫生,走道宽阔,有利于整层楼空气的对流循环,因此整个楼道、病房空气对流良好。

病床设置有高等级病房共6个单间,其他有2人间、3人间。极大的解决了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基本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也能满足部分对病房条件要求较高的患者。

同时由于建立了RICU病房,使危重患者集中管理,方便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和及时救治,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也避免了危重症患者的交叉感染。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热烈祝贺我院成功开展首例人工椎体置换手术

8月28日,我院骨二科对一名13岁的患者进行了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腰椎结核。此例手术是我省首例人工椎体置换术,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脊柱外科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图为代替患者脊柱病灶清除后椎体缺损的人工椎体假体     患者聂文倩患脊柱结核近1年,疼痛并伴有驼背畸形,走访多家医院治疗未果。此类患者如进行传统手术需分2次完成,手术创伤大,小孩耐受差,且手术后卧床时间长,脊柱驼背畸形矫正不确切。患者入院后,骨二科进行了2次全科讨论,个性化3D打印人工椎体方案出炉,可一次手术完成病灶清除及内固定。但好事多磨,由于经3D打印需联系厂家,到产品使用时要花长达2-3周,患者的病情不能等,患者家庭极度贫困,为解决这一些难题,张勇带领科室团队查阅相关资料,做技术及病情评估,做出了新方案——轴套式可调节人工椎体,可替代患者脊柱病灶清除后椎体缺损,获得椎体稳定性,手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在全国开展情况较少,云南省尚无相关文献报道,人工椎体置换术能够一期完成骨质病灶清除、椎体严重损伤替代、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     目前,聂文倩病情平稳好转,可床上坐立并进行简单的康复活动。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