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共15位医生)

科室简介

儿科始建于1960年,先后培养出市知名儿科专家10余人。目前,有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5名、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一名,硕士生导师3名。核定床位60张,实际开放床位普儿科70张,新生儿30张。分设新生儿科,普儿科分为心血管、内分泌、肾脏、血液、呼吸及儿科重症监护等专业组,对小儿疾病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是我市及周边地区小儿疑难杂症及重危患儿救治的主要单位。专科、专家门诊常年开放,年收治住院患儿近3000名左右,门、急诊近10万人次。
  儿科治学严谨,以病人为中心,注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并把它贯穿我科的每一个医疗环节,实行严格的三级查房制度,保证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儿科依托医院先进的检查设备和科内配备的各种诊疗设施,如美国惠普心电监护仪、美国熊牌、鸟牌呼吸机、Fisher新生儿抢救台、德国先进的CPAP、小儿支气管镜、加拿大生物反馈诊疗仪等,为患者提供了实用、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小儿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的心律失常、儿童及新生儿的危重症的抢救和处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技术特色。近年来,儿科加强了诊疗技术的科研和创新,成功地开展了小儿甲状腺穿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1Th2白细胞因子研究,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再障、肾脏穿刺活体检查、开展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肌炎、阿斯综合征安装起搏器等高难度新技术及新项目等15项,并使许多再障、白血病达到治愈标准。新生儿病房对早产儿、极低体重儿治疗在本市处于一流水平,对新生儿RDS、早产儿营养、新生儿各种感染具有独到之处。获得市科技进步奖15项,在中华儿科杂志等儿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医院动态

更多 >

我院成功实施“肝门部胆管癌围肝门切除手术”

由于胆管癌部位特殊,位置险要,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许多医生只能望而却步。然而笔者了解到我院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顾殿华,多年致力胆道研究,今年一季度勇创外科手术的“禁区”,成功为两例高位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实施“围肝门切除胆管癌根治术”。 据介绍,肝门胆管癌是常见、最难治愈而又最能致命的胆道恶性肿瘤,因肿瘤所在的肝门部血管纵横交错,位置险要,历来是胆外科治疗的难点;更因手术风险大,一度被视为手术“禁区”。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治疗态度的转变,该病的手术切除率有明显的提高。围肝门是指第一肝门及其周围的组织共同组成的外科结构,此处的空间定位虽无一个肯定的解剖学边界,不过在临床外科上存在共同的认识。肝门区解剖结构复杂,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交织包裹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胆管癌行围肝门区切除术是近年来伴随精准外科发展兴起的一种新型手术方式,该术式要求手术医师必须具备十分丰富的肝胆外科临床手术经验和技巧,能从容应对腹部外科手术中的各种突发状况,特别对胆道外科要有从宏观到微观解剖等各种程度的掌握。围肝门胆管切除范围包括:沿胆管轴向近端距肿瘤边缘5毫米,远端位于胰头上缘;肝实质切除范围:全尾状叶、以胆管为轴心,周围15毫米的肝实质;受累血管的切除重建;区域淋巴结和神经组织的廓清。 据顾殿华主任介绍,像本次治疗的两例患者,以往多放弃手术治疗,而采用穿刺引流处理,治疗效果差,往往一月至数月内患者即死亡。而采用上述手术方式,根治性切除肿瘤病灶,将极大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甚至有治愈可能。打个比方,就像挖树根一样,树干就是胆管,树根就是肿瘤位置,过去因为技术限制,没法把树根去除,现在有了围肝门切除技术,就似有了挖土机,直接从地下将树根完整挖出,将肿瘤完全切除。

专家科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