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在本院挂牌成立

时间:2014-04-09 00:00 作者:复禾健康

  3月21日上午,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在本院挂牌成立。该研究所整合了上海市20多家医院消化科、感染科、肿瘤科的力量,将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使其成为促进医学发展的重要技术平台和组织形式。

  中国工程院闻玉梅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教授,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科教处张勘处长,上海市科委基地处过浩敏处长,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夏景林教授,复旦大学医学规划发展办公室伍蓉主任、医学科研管理办公室卢虹副主任,以及本院樊嘉院长,秦新裕书记,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王小林所长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成立大会。

  肝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病毒性肝炎在国内仍是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肪肝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日俱增。肝脏是人体的代谢中枢,在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药物的普遍滥用、尤其是国内对中药毒副反应认识不足导致药物所致肝损伤相当常见,国内缺乏明确的防治措施;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的最终结局,目前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肝癌的早期诊断、复发转移仍然是困扰临床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疾患的发病机制理解不够,并缺乏有效的人群监测和治疗措施。

  上海市肝病研究所挂靠在中山医院,云集了国内着名的肝病专家: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本院院长、肝脏外科樊嘉教授担任研究所所长,本院消化科主任沈锡中教授任常务副所长,本院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担任副所长。学术委员会由闻玉梅院士担任主席,本院消化科王吉耀教授、华山医院翁心华教授任副主席。

  依托中山医院建立的上海市肝病研究所,以临床发现问题指导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实际应用转化,符合上海市和国家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促进上海肝脏病学发展、提高我国肝脏病学临床和科研水平、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和国民身体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持续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肚脐眼少量渗水如何治疗
聂小娟
回答: 肚脐眼少量渗水可通过局部清洁消毒、外用药物、抗感染治疗、病因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肚脐眼渗水可能与脐炎、脐尿管瘘、脐部湿疹、脐部皮脂腺囊肿感染、脐部肿瘤等因素有关。 1、局部清洁消毒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溶液清洗渗液部位,保持脐窝干燥清洁。清洗后使用无菌棉签蘸干水分,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可配合红光理疗促进创面干燥,每日进行1-2次护理,持续3-5天观察效果。 2、外用药物 渗液伴红肿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真菌性感染需使用酮康唑乳膏。渗出明显者可用氧化锌软膏收敛,合并湿疹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用药前需清洁患处,薄涂药物后保持透气。 3、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真菌感染服用氟康唑胶囊。感染严重者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周期5-7天。用药期间观察渗液性状变化,出现脓性分泌物需进行细菌培养。 4、病因治疗 脐尿管瘘需进行瘘管造影确诊后手术修补,脐部皮脂腺囊肿感染需切开引流后切除囊壁。脐部肿瘤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良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恶性肿瘤需扩大切除范围。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水平。 5、手术干预 反复感染的脐窦需行脐窦切除术,术中彻底清除窦道组织。先天性脐肠瘘需进行瘘管高位结扎术,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所有手术切口需每日换药,术后7-10天拆线,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 日常应选择宽松衣物减少摩擦,沐浴后及时擦干脐窝。避免自行抠挖肚脐或使用偏方处理,渗液持续3天不缓解需就医。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免疫力低下者出现发热要警惕全身感染。保持饮食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创面愈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