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独辟蹊径切肿瘤 内镜导航显神奇--上海中山医院成功采用经鼻内镜导航微创技术切除颅底巨瘤

时间:2012-04-12 15:02 作者:复禾健康

无需开颅,通过人类鼻腔这一自然腔道,即可独辟蹊径实施微创颅脑大型手术,由此避免了传统开颅方法的巨大创伤,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费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日前成功运用经鼻内镜导航微创技术切除一例位于中后颅底的巨大三叉神经鞘瘤,这标志着该科在神经内镜微创外科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来自江苏的王女士近两年来经常感到头痛和左侧面部麻木,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左侧中后颅底有一个巨大实质性肿瘤,约5 厘米X 6厘米大小,肿瘤侵犯破坏岩骨、压迫脑干并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关系密切。如不及时治疗,肿瘤进一步长大后,会出现各种颅神经症状并威胁生命。

然而,此肿瘤所在区域部位深、暴露困难,传统手术方法均需开颅进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不易做到肿瘤全切,且容易损伤正常脑组织和神经血管,严重时可威胁生命,术后常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王女士走访了几家医院听医生介绍手术风险后产生严重的思想顾虑,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经人介绍,她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门诊,神经外科张晓彪主任仔细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和影像学资料后,诊断患者的肿瘤为中后颅凹的三叉神经鞘瘤,源于中颅底Meckel囊(又称“三叉神经半月节包囊”)内三叉神经,可以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经鼻内镜导航微创技术切除肿瘤。

这一手术是运用目前神经外科最先进的内镜导航微创技术,通过鼻腔这一自然腔道切除肿瘤,完全可以避免传统开颅方法的巨大创伤,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费用。经过1年来的技术攻关,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一神经外科领域的尖端技术,成功运用于临床领域,取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听了张主任的介绍,王女士摆脱了思想顾虑,安心地住院接受了经鼻内镜导航微创手术。

手术当日,在麻醉科医师的配合下,以张晓彪主任领衔的神经内镜团队经由患者鼻孔插入直径仅4毫米的内镜,在神经导航系统精准的引导下避开颈内动脉和正常神经组织到达肿瘤。经过3个小时的细致暴露、分离和切割,顺利地全切了肿瘤,整个手术过程像科幻电影一样显示在巨大的高清电视屏幕上,流畅而精彩,令在场观摩的同行们赞不绝口。术后第二天,王女士即能下地行走,来探望她的亲友都不相信这是一个刚接受完高难度颅脑手术的病人,一周后王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经鼻内镜导航下侧颅底区域的手术是目前世界上极个别医院有能力开展的手术,集中展现了内镜导航微创神经外科的新技术和理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镜团队是上海开展神经内镜导航手术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团队,神经内镜导航技术已经和国际接轨。通过不懈的努力,该团队在国内已成功填补了诸如神经内镜经鼻蝶鞍上三脑室颅咽管瘤切除、齿状突切除等多项神经内镜手术的空白,而本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团队在神经内镜微创外科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和复旦大学数字医疗研究中心等相关学科联合组织攻关,将内镜导航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使得复旦大学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内镜导航技术研究和运用中心。

(陈惠芬)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唐筛没过的原因是什么
冷启刚
回答: 唐筛没过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孕妇年龄偏大、胎儿染色体异常、孕期感染、胎盘功能异常等。唐筛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特定指标,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染色体异常风险的一种筛查方法。 1、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染色体异常病史,如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可能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唐筛结果可能显示高风险。建议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孕妇在孕前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进行产前诊断。 2、孕妇年龄偏大 孕妇年龄超过35岁属于高龄孕妇,卵子质量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高龄孕妇唐筛高风险的概率较高,通常建议直接进行无创DNA检测或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 3、胎儿染色体异常 胎儿本身存在染色体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等,会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等症状。确诊需要依靠绒毛取样、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技术。 4、孕期感染 孕期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损,影响唐筛指标的准确性。这些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发育迟缓、先天性畸形等问题。孕期要注意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进行产检。 5、胎盘功能异常 胎盘发育不良、胎盘早剥等情况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导致唐筛指标异常。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问题。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胎盘功能。 唐筛只是筛查手段,不是确诊依据。唐筛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有问题,低风险也不代表绝对安全。建议唐筛未通过的孕妇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遵医嘱进行进一步检查。孕期要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钙、铁等营养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 冷启刚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