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尿路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新生儿尿路感染是指因细菌等感染而引起菌尿或尿中白细胞、脓细胞增多,通常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等。新生儿出现尿路感染,这种现象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新生儿免疫力低、尿道口污染、尿路冲刷功能弱等原因。
1、免疫力低: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防御能力差,尤其是早产儿,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易沿着尿道逆行至膀胱,而发生尿路感染。部分新生儿患肺炎、败血症等疾病时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下行性尿路感染;
2、尿道口污染:新生儿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因新生儿基本需要使用尿布,大小便都会存于尿布中,尿道口容易被粪便中的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等污染,如果不能及时换尿布清理大便,就易发生尿路感染;
3、尿路冲刷功能弱:新生儿刚出生时吃奶量不够,尿量会明显减少,尿液对尿路冲刷作用明显减弱,此时新生儿易出现尿路感染的问题。因此新生儿一定要及时喂养,如果母乳不足,也可以考虑加用奶粉,采用暂时的混合喂养方式,降低新生儿患尿路感染的风险;
4、先天畸形:尿路的先天畸形是身体各部位先天畸形中发生率较高的,如输尿管、膀胱、下尿道畸形等,都容易并发尿路感染。
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及时更换尿布,保持新生儿尿道口清洁、干爽。新生儿尿道感染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会给诊断带来困难,反复感染可导致肾脏损害和肾瘢痕形成,因此一旦怀疑新生儿发生尿路感染时,建议尽快去医院儿科就诊,避免影响预后,家长还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